李长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中秋月二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明月出云崖,飞光薄前轩。 - 注释:“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出云崖”形容月亮从高高的山崖之上升起,仿佛是从云雾中升腾而出。“飞光薄前轩”描绘了月光如同飞鸟掠过,轻轻地照到窗前的轩窗上。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中秋夜的月色如何美丽动人,月光如同轻盈的飞鸟,给夜晚带来了宁静和光明。 2. 搴帷怡清夜,景物何澄鲜。
【注释】 1. 开帘:推开窗帘。眺(tài)夕景:眺望夕阳景色。寥(liáo)气:寂寞清冷的秋气。2. 广宇:广阔的天宇。生夕凉:产生清凉感。3. 虚牖(yǒu):空阔的门窗。华月:明亮的月光。4. 暗虫:不显眼的蟋蟀之类昆虫。傍砌:靠近墙壁。5. 明𦒉(jiǎn)就烟灭:微风吹来,草木上露水被吹得无影无踪。6. 垂露:指秋天的露水。柔条:嫩枝。7. 迅商:指秋风声。赴丛樾:奔向树林里。8.
亮月丽高隅,澄辉盈遥遥。 霁景敛夕霏,回飙薄乔木。 凄籁纷递兴,繁星灿相属。 朱明倏欲移,万象迎秋肃。 译文: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高的角落,清澈的光辉洒满了遥远的视野。 雨后的景象收敛了黄昏的雾霭,强劲的北风吹拂过高大的树木。 凄凉的声音纷纷传来,繁星点点闪烁相映成趣。 太阳即将移动到正南方位,万物迎接秋季的到来显得异常肃静。 观赏眼前的景色让人心情愉悦,怀念过去的回忆让人思绪万千。
【注释】 疏柳:稀疏的柳树。 隐孤村:隐于荒凉的小村庄。 颓阳下烟岭:残阳斜照在山岭上。 结屋:搭建房屋。 结:建造、构筑。 背巉岩:背靠险峻的山岩。 列槿:排列着槿花。 清泠:清凉的水。 远圃:远处的菜园。 黄华:指黄色的花草,这里泛指各种花卉。 擢:拔取。 紫颖:紫色的草茎。 馀晖:夕阳的余光。 平畴:平坦的田野。 高下:高低起伏。 禾黍:指庄稼。 影:影子。 羡幽栖:羡慕隐居的生活。 何事
拟塞下曲 自浇雪水洗刀瘢,昨日龙堆接战还。 闻说前山骄虏在,更无归梦度榆关。 注释: 《拟塞下曲》是清代诗人李长霞的作品。这首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艰辛生活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1. 首先,首句“自浇雪水洗刀瘢”描绘了将士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忍受寒冷和艰苦的生活。这里的“洗刀瘢”象征着他们用勇气和决心来磨砺自己,就像刀刃上的污垢一样,必须被清洗。 2. 次句“昨日龙堆接战还”
《对雨》 惆怅归无计,他乡苦滞留。 家山频入梦,老病怯迎秋。 饥雀依檐宿,低萤入户流。 吟诗烧短烛,风雨下帘钩。 注释: 怅恨无法回归故乡,他在异乡苦苦地逗留着。 家山频繁地进入我的梦境,我因年老多病而害怕迎接秋天。 饥饿的麻雀依傍在屋檐上栖息,低矮的萤火虫飘流进室内。 我在吟唱诗歌时点燃了一支短小的蜡烛,风雨中我放下了帘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在外漂泊生活的真实写照
【注释】 卢龙:古郡名,在今北京西南、河北省东北部。 寒入征衣冻几重:冷气已侵入到征衣里了,有几层的厚了。 君恩酬未尽:报答君上的恩情没有完成。 家书纵到不开封:即使家书信到,我也不会拆开的。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怀念征人的小诗,写征人远征,妻子在家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诗中虽无“征人”,却有“君恩”,以“君恩”来代指“征人”。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开头二句写边塞风雪,天气寒冷
寄姚少夫人 闽峤七千里,烽烟十二秋。 不知明镜里,也有雪盈头。 注释译文 - 诗句注释: - 闽峤七千里:闽山的峤岭,绵延七千里。 - 烽烟十二秋:十二年间战火纷飞。 - 明镜里:比喻清醒的头脑或内心的镜子。 - 雪盈头:形容白发如雪,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与苍老。 - 翻译: - 我远望闽山的峤岭,它绵延伸展达七千里之遥,烽火与硝烟已持续了十二个春秋。 - 在明亮的镜子中
【注释】 高密:县名,在今山东高密县。姚少夫人:即姚孟姬。孟姬是东汉初年著名女诗人班昭的妹妹。孟姬有才学,善诗文,与兄班固、班昭同为文宗所重。后因事被流放到居庸关内(今北京市昌平县)。班氏兄妹寄居在高密时,孟姬作诗《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良人夹两翼,二列成四组。盘蛟蟉龙蛇,朱鹭青翠色。朝游南池曲,夕宿北堂侧。春衣若英英,秋服薄曵曵。四支如槁木,千岁无衰节。十年生一发,霜雪无见日
注释: 《铙歌》是古代的一种军歌。塞下曲是一种古体诗,多用于边塞题材,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英勇杀敌之志。这首《拟塞下曲》是模拟古代的《铙歌》创作的一首边塞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戍边将士的敬意和对他们英勇杀敌精神的赞美。 译文: 《铙歌》的乐声唱彻了海风秋,收取了关山五十州。 自古以来烽火不近塞,功成名就何必一定要封侯。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戍边将士的敬意和赞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