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十二乐章》,属于佛教禅宗的偈颂,以诗的形式表达了禅宗对“心”的认识。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鹿皮之翁拥肿馀,牧牛精舍方邻虚:鹿皮之翁指的是贾岛的师父韩愈,韩愈曾为鹿门山的鹿皮僧设斋饭,所以用“鹿皮之翁”。拥肿馀形容韩愈身体肥胖,而“牧牛精舍”则指韩愈曾经在鹿门山的寺庙里修行过。“方邻虚”意味着韩愈曾经与僧人为邻,但后来却离开了。 2. 香炉茗碗同安舒
注释: 日来竭蹶官粮完,里胥不到鸡豚安,大男小女同欢言。 这句诗的意思是:官府的粮食已经用完了,可是差役们还没有来收,村里的鸡和猪都安了家。大男小女都在一起欢乐地说话。 西邻饷黍东馈瓜,迭为宾主如一家。 这句诗的意思是:西边邻居送来了黍米,东边邻居送来了瓜果,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互相款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民丰收喜悦生活的诗歌。通过对比,诗人描绘了农民在官府粮食用完后
九日登东冈小女为予簪花烹菊留连竟日戏作 水色不敌漻天清,霜信欲逐凉飙生。 时当九日那易得,兴发一旦谁能绳。 次公清狂醒亦作,孝绪隐迹心兼并。 取复不远他日侮,怜我无已娇儿情。 黄花碎撷插斑鬓,苦菊细瀹吹破铛。 野游汗漫动成趣,老态拥肿何庸憎。 鸿飞江海信寥阔,鼎食钟鼓徒铿鍧。 忽焉遥岑下落日,或恐阴壑来山精。 一树一石神物附,秋蛩秋鸟天和鸣。 苍山白水幸自力,天寒岁暮予汝凭。 注释: 1.
注释: 七月六日雨三章: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当时作者在长安任职,因见天宝之治已衰败,有感而发。 丰隆鞭龙龙疾走,惊风划裂土囊口。——丰隆是掌管风雨的雷公,龙为神兽,古人以雷击为龙怒的象征。惊风则暗示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龙疾走,龙腾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威猛之势。 黑云如磐压户牖,一夕四山万牛吼。——黑云如盘状物,压住了门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七月六日雨三章: 指的是诗的标题和内容,即“在七月初六这天下雨了三次”。这里的“章”可能是指诗的章节或重复的部分。 2. 窗穿片白天欲旦: “窗穿片”形容窗户上的玻璃破碎,“天欲旦”意味着天色将要明亮。这句可能是描述了窗外景色或者天气的变化。 3. 开门邻比相呼唤: “开门”可能是指打开门窗以便通风或者迎接客人
【译文】 豆花茂盛,韭菜叶子肥嫩,康瓠子长势旺盛,竟爬到了邻家的篱笆。小园子里,抱着水瓮就能浇灌畦地。 庾郎(陶渊明)清贫却能忍受委屈,每天吃着二十七个盘盛的粗粮饭。 【赏析】 这首诗写陶渊明的隐逸生活。首二句是说田园里豆花茂盛,葱韭菜叶肥壮,康瓠子长得好,邻家菜园子也种得肥美。第三句是说陶渊明虽清贫但又能忍耐屈辱,他每餐只吃七顿饭食,而以盘飧(一种用盘子盛的饭食)充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盘泉 岩壑无定姿,絪缊变清旦。 胜因引纡步,得趣成汗漫。 微暄解作近,芳甲乙坼先。 松丘郁蓊蔚,兰阪虚葱茜。 荧荧和景鲜,活活激响乱。 偶逐岩下云,遂及垂虹涧。 叠石纷阸塞,飞流莽洄旋。 境远神俱冥,赏真理独见。 近服任公训,熟与海鸥玩。 盥手弄鯈鱼,游心同伴奂。 1. 解析诗句: - “岩壑无定姿”:形容山石峡谷的自然形态多变
【注释】 (1)十二乐秋辞:指《十二月歌》。 (2)廌(zh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犀牛。 (3)萧萧:形容风雨的声音。 (4)先登:指先于别人收获。 (5)谷:泛指农作物。 (6)老农涤场颜色喜:指农民在秋收后,洗去一年的汗水和尘埃,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描写农家生活、表现其勤劳精神的诗篇。首句“秋风萧萧被林麓”,写秋风阵阵,飒飒作响,吹遍了山野。次句“先登早秫次登谷”
【注释】 园桃:即“园中桃”。累累:果实众多的样子。 枣垂垂:即“园中枣”。 长竿:指长竿钓鱼,竿很长。 踯躅(zhí zhú):一种草名。跳:蹦跳。 窍(qiào)凿:用凿子凿孔。 时天机:即天意。天机,天之奥秘。 石床阴阴:石头床很黑,阴暗的样子。 枕:枕头。古树:古老的树木。 簪花梦作儿时舞:在梦里做着童年时代的歌舞。 【赏析】 此诗为《十二乐》之一。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写园中景物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从内容、手法、语言、表达情感等方面入手,注意不要遗漏题目中的关键要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的“县南”指的是今四川彭州一带,“栖苴瘣木”指的是枯死的树木。 【答案】 ①大河折南洲转北,突兀庄前走巨石。(大河:指岷江。折:转向。南洲:指岷江之南的山洲。)②合抱之树竟安掷,四松拔根良可惜。(合抱:形容树大。竟然被抛掷了。)③栖苴瘣木争狼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