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隆鞭龙龙疾走,惊风划裂土囊口。
黑云如磐压户牖,一夕四山万牛吼。
疏灯荧荧坐相守,娇儿宛转不离母。
西成禾黍复及期,于嗟苍天将尔为。
注释:
七月六日雨三章: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当时作者在长安任职,因见天宝之治已衰败,有感而发。
丰隆鞭龙龙疾走,惊风划裂土囊口。——丰隆是掌管风雨的雷公,龙为神兽,古人以雷击为龙怒的象征。惊风则暗示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龙疾走,龙腾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威猛之势。
黑云如磐压户牖,一夕四山万牛吼。——黑云如盘状物,压住了门户,象征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和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万牛吼则是对狂风暴雨的生动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寓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
疏灯荧荧坐相守,娇儿宛转不离母。——疏灯微弱的光芒下,诗人坚守岗位,与狂风暴雨抗争,他的孩子则被紧紧地抱在母亲怀中,体现了亲情的伟大。
西成禾黍复及期,于嗟苍天将尔为。——丰收的景象让人欣慰,但诗人却感叹上天的无情,让自己的孩子承担这样的苦难,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别》。全诗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的气氛、景象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第一句“丰隆鞭龙龙疾走,惊风划裂土囊口。”以雷公的形象和龙的动态,描绘出一种紧张的气氛,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这里的“丰隆”是古代神话中的雷公,而“鞭龙”则是形容其威严的姿态。第二句“黑云如磐压户牖,一夕四山万牛吼。”则是对黑云和牛吼的生动描绘,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这两联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第三两句“疏灯荧荧坐相守,娇儿宛转不离母。”则通过灯光和孩子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坚守岗位的决心和对家庭的责任。这里的“疏灯荧荧”和“娇儿宛转”都是对生活场景的真实描绘,而“坐相守”则是对诗人坚守岗位的生动写照。
最后一句“西成禾黍复及期,于嗟苍天将尔为。”则是对丰收景象的赞美,但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上天的抱怨。这里的“西成禾黍”指的是农作物的丰收,而“苍天将尔为”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