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温
【译文】 高高的城墙上,秋色更加浓重,瑟瑟的寒风已经到来。天刚亮我倚靠在南边的楼上,只见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向南飞去。秋天到了,该是更换衣裳的时候了。那黄菊一看到秋天就感到一阵惊喜和不安。想到君子,我的心情非常舒畅。他的才能出众,令人难以企及。昨天,他拆封来信给我,信中充满了深情。他告诉我,秋雨太多,窗前的兰花也显得憔悴起来。他还问起我的归期,这让我不禁想起潜山的路途遥远。他虽然没有车马来接我
【注释】 秋蛩:秋天的蟋蟀。 淅沥:风吹落叶的声音,形容微风飒飒。 促织:蟋蟀。 促织微吟在壁隅:促织蟋蟀在墙壁角落里发出微弱的鸣叫声。 碎剪:指秋风。 无觅处:无处寻觅。 淡烟横草露如珠:淡淡的烟雾笼罩着草地,草上的露水犹如珍珠。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秋蛩”为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全诗以“秋”“风”二字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现季节的更替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春景”,是诗人观察的实景,也是诗人感受的真实写照。次句“小雨引花香”是诗人由春色而引出的感受,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第三句“燕子来何处”
春水 春天的景色哪里最美,溪边绿波荡漾生烟。 蘸着柳枝更显妩媚,浮泛的花朵最富诗意。 泥融知是燕子归来,风静感到鸥鸟悠闲。 不知桃源何处寻,渔舟小渚横斜。 注释: 1. 春光何处好,溪水绿烟生:春天的景色哪里最美,溪边绿波荡漾生烟。这里用“春光”和“春水”两个意象来描绘春天的美。 2. 蘸柳偏多态,浮花最有情:蘸着柳枝更显妩媚,浮泛的花朵最富诗意
【译文】 西风劲吹,树叶黄了,寒意萧萧地在吹。 晓月不遮砧声院中响,晚烟仍恋着鹊巢。 忽然惊飞似雨敲窗户,只爱如花扫径迟。 剩有幽窗小横幅,春林无恙碧参差。 【注释】 落叶:秋天的树叶飘落。 方劲:强劲有力。 黄时:即秋日。 寒影:指寒气或霜冻。 作意:有意,故意。 晓月:拂晓时月亮。 砧声:捣衣声。 晚烟:傍晚时分的炊烟。 鹊巢:喜鹊筑巢。 忽惊:突然惊动。 似雨敲窗:形容雨声急促。 惟爱
高城秋色深,瑟瑟寒飙至。 侵晓倚南楼,青天来雁字。 节序过授衣,黄菊惊离思。 展矣怀君子,卓荦才未易。 昨日拆缄封,宛转深情致。 上言秋雨多,窗兰向憔悴。 下问归来期,循讽潜制泪。 人事多乖舛,关山隔迢遰。 虽无帷车来,空愧宝钗寄。 欲行还踯躅,暮野忧魑魅。 长吟感萧飒,浩叹悲阴曀。 眺望连日夕,反侧不能寐。 转蓬离本根,飞扬满天地。 冈松与涧石,岁晚同心契
李学温(字兰贞,小名绀珠)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李学温: 1. 生平经历:李学温是任丘人,出身书香之家。她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还担任了教谕的角色。她的丈夫舒其绂是一位拔贡,两人的生活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2. 文学成就:李学温的作品收录在《丽景楼诗》中。这些作品展现了她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如《落叶》描绘了西风劲吹时,树叶黄落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一种秋天的凄清之美。 3
李学温(字兰贞,小名绀珠)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李学温: 1. 生平经历:李学温是任丘人,出身书香之家。她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还担任了教谕的角色。她的丈夫舒其绂是一位拔贡,两人的生活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2. 文学成就:李学温的作品收录在《丽景楼诗》中。这些作品展现了她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如《落叶》描绘了西风劲吹时,树叶黄落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一种秋天的凄清之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