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噩
蒿洲闻驴鸣 蒿洲:即蒿塘,地名。在今江苏太仓县东南。《舆地纪胜.太仓》引《图经》:“蒿塘,一名蒿洲。”闻驴鸣:听到驴叫。 知殊仲宣癖,岂解爱驴鸣? 知殊:作者自号。仲宣:王粲,字仲宣,东汉末诗人。“驴鸣”句:王粲《七哀诗》有“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此处借指自己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故有“驴鸣”之叹。“岂解”句:岂:岂料;解
诗的逐句释义 1. 扬子渡头晚,落帆生客愁。 - 扬子渡头:指的是扬子江边的一个渡口。 - 落帆:船上的帆落下了。 - 生客愁:对于远游他乡的人而言,看到家乡的渡口会引发深深的思乡之情,从而感到忧愁。 2. 月明应似昔,此宿又瓜州。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应似昔:似乎与过去一样。 - 此宿又瓜州:意味着在瓜州的这次住宿又是一个夜晚。 3. 旧句远还忆,孤吟谁与酬? - 旧句
注释: 雪中望溪,寄族侄五星 扫径眺望溪边,雪花飘落在亭子的旁边。 天色渐晚,烟雾缭绕几家宁静,高飞的鸟儿只有一枝枯落。 水面结冰的痕迹还依稀可见,桥面已经平实无迹。 自古以来,冷的味道总是能相合,然而这兴致我却没有完全领会。 译文: 在雪中远眺溪边,雪花落在亭子旁边 天黑的时候,烟雾缭绕着几家安静地居住,高飞的鸟儿只有一树枝叶枯落 水结了冰的痕迹还在,桥面平整如新 冷的味道总是能够相合
雪后过彭泽 山城雪顶看,天临大江晓。 峰出小孤寒,迷漫才分树,荒凉尚有官。 陶公赋归去,此邑宰应难。 赏析: 李宪噩的《雪后过彭泽》描绘了雪后天晴时,作者站在彭泽山城之巅,眺望着远方的景色,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自己的渺小。诗中“雪后过彭泽”一句,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心情。接着“山城雪顶看”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彭泽山城的雄伟壮观,以及山顶积雪的景象。而“天临大江晓”则展现了诗人站在山顶,迎接朝阳
诗句译文: 与闲云尝中泠泉水 谁品山泉味,还推第一名。由来中泠水,偏喜注瓯清。寺顶吴僧汲,船头越女烹。君家石门好,可忆涧南行。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宪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中泠泉水的清澈和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首句“谁品山泉味,还推第一名”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中泠泉水的独特魅力。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和纯净,以及人们在饮用过程中的感受。最后一句“君家石门好
这首诗是李白在扬州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扬州美景的赞美。 我们来看第一句“客路六千里,乡音曾未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客行在外已有六千里之遥,家乡的声音却从未听到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我们看到第二句“晓堤瓜步雨,春树广陵钟。”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看到的景象:早晨的堤岸上有雨水,春天的树木上传来广陵的钟声。这两句诗描绘了扬州的景色
诗句释义 "泊湓浦" - 泊:停留、停泊。 - 湓浦: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附近,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因湓水(今称湓江)而得名。 "白傅风情在" - 白傅: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别称。 - 风情:指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或情感。 - 在:存在、显现。 "江皋杨柳斜" - 江皋:江边。 - 杨柳斜:形容柳树随风轻轻摇摆的样子。 "落帆逗湓浦" - 落帆:船只靠岸。 - 逗:靠近、接近。 - 湓浦
燕子矶 未访秦淮榭,初看燕子矶。 长堤系舟晚,片石带霞飞。 几处画楼映,数行烟柳围。 还搜六朝旧,江上又斜晖。 注释: 1. 燕子矶:位于南京长江边上,因形状像燕子而得名。 2. 未访秦淮榭:还没有去探访秦淮河边的榭台。 3. 初看燕子矶:刚一看到燕子矶的景象。 4. 长堤系舟晚:在长长的堤防边停靠船只直到傍晚。 5. 片石带霞飞:指石头上覆盖着晚霞的颜色,仿佛在飞翔。 6. 几处画楼映
金山寺 回舟泊江岘,江寺置波涛。 水气宫门静,星辉塔顶高。 云中落孤磬,窗外集千艘。 欲访老僧话,知嫌迎送劳。 注释:我乘船返回时停泊在江边的小山丘上,江边的寺庙仿佛被波浪拍打着。江面上的水汽弥漫开来,笼罩着寺庙的宫门,显得格外安静。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光辉,照亮了寺庙的高塔顶端。云彩中飘落着孤独的磬声,窗外聚集着许多船只。我想去拜访那位老僧,却担心他嫌弃我的来访而拒绝接待。 赏析
【注释】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赤壁: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长江边。樊口:古地名,即樊山和樊口。陈迹:遗迹、旧迹。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黄州期间,游览了赤壁、樊口、武昌三处胜景,但都未能找到故人,只好在茫茫烟水之中怅惘不已。全诗写得含蓄蕴藉,有感而发。首句“晓起问赤壁”,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也点出题旨——登高望远,抒发怀人的情怀。次句“挂帆江气凉”,写乘船顺风而下,船行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