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殊仲宣癖,岂解爱驴鸣?
薄暮江头听,故乡墟里情。
立边村径远,归处柳烟横。
自识中州近,岭南无此声。
蒿洲闻驴鸣
蒿洲:即蒿塘,地名。在今江苏太仓县东南。《舆地纪胜.太仓》引《图经》:“蒿塘,一名蒿洲。”闻驴鸣:听到驴叫。
知殊仲宣癖,岂解爱驴鸣?
知殊:作者自号。仲宣:王粲,字仲宣,东汉末诗人。“驴鸣”句:王粲《七哀诗》有“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此处借指自己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故有“驴鸣”之叹。“岂解”句:岂:岂料;解:懂得。意谓岂会懂得喜爱驴鸣之声呢?
薄暮江头听,故乡墟里情。
薄暮:黄昏时分。江头:江边。故乡墟里:指家乡的村落。“薄暮江头听”句:傍晚时到江边聆听驴声,以抒发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之情。此两句写景抒情,点明题旨。
立边村径远,归处柳烟横。
边村:边境上的村庄。“立边村径远”句:站在边境上,只见村路远远伸展开去,无法到达。“归处柳烟横”句:归乡的地方是一片柳树成行的村落,炊烟袅袅,随风飘荡,如柳絮一般。此两句写边塞风光,与下句形成对照。
自识中州近,岭南无此声。
中州:古代中原地区,这里指作者所在的河南一带。“自识”二句:自从知道中原附近有这样美妙的声音(指驴鸣),而在岭南却听不到如此悦耳的声音了。“无此声”句:说明中原地区的驴鸣声,与岭南地区的驴鸣声迥异,令人难忘。这两句写对中原驴鸣声的喜爱和怀念。
赏析:
全诗三联各四句,首联为第一联,颔联为第二联,颈联为第三联。前三联皆写驴鸣。尾联为第四联,写中原驴鸣与岭南驴鸣不同,并表达了对中原的眷恋之情。
首联由闻驴鸣而引出对故乡的思念。“闻驴呜”,即听到驴叫声。“知殊仲宣癖,岂解爱驴鸣?”这是说:我本来就有王仲宣那样的嗜好(爱好驴鸣声),哪里还会理解这种喜欢驴鸣声的癖好呢?“驴鸣”句:借用王仲宣《七哀诗》中的诗句:“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意谓自己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所以有“驴鸣”之叹。“岂解”句:意谓岂会懂得喜爱驴鸣之声呢?作者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颔联写傍晚听到驴鸣声时的情境。“薄暮江头听,故乡墟里情。”“薄暮江头听”:傍晚时分,来到江边聆听驴鸣声。“故乡墟里”:故乡的村落。“立边村径远”:站在边境上,只见村路远远伸展开去,难以到达。“归处柳烟横”:回到故乡的时候,是柳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像烟一样的景色横卧在面前。此联描写边关景象和作者在边关的感受、心情。
颈联写回到故乡的情景。“自识中州近,岭南无此声。”这是说自从知道中原附近有这样美妙的声音(指驴鸣),而在岭南却听不到如此悦耳的声音了。“自识”二句:意思是说,自从知道中原附近有这样美妙的声音(即驴鸣)以后,在岭南就再也听不到了!中原地区的驴鸣声,与岭南地区的驴鸣声迥异,令人难忘。此联写对中原驴鸣声的喜爱和怀念。
尾联写对中原的眷恋之情。“中州”二句:中州即今河南省一带。中原地区的驴鸣声与岭南地区不同,令人难忘。“自识中州近”句:自从知道中原附近有这样美妙的声音(指驴鸣)以后,在岭南就再也听不到了!“无此声”句:中原地区的驴鸣声与岭南地区的驴鸣声迥异,令人难忘。这两句写对中原驴鸣声的喜爱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