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噩
对坐孤灯下,深斋夜向残。 垂帘炉火静,拥雪竹声寒。 胜事年今过,名场兴已阑。 惟应冷僻句,寂寞共君看。 注释: 1. 对坐孤灯下:独自对着孤灯坐着。孤灯,孤单的灯光,形容环境清冷。 2. 深斋夜向残:深屋中的夜晚即将结束。斋,原指学者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书房。 3. 垂帘炉火静:放下帘子,炉火安静地燃烧。垂帘,放下窗帘,以隔断外界光线。 4. 拥雪竹声寒:拥抱着雪花,听到竹子发出寒冷的声音。拥雪
【注释】 1. 哀:感叹,悲叹。2. 远行客:指在外漂泊的游子或出外谋生的人。3. 先归岂复惊:意思是说,如果先回家的人不感到惊讶的话。4. 属(zhǔ)邻近:即“嘱托”之意。5. 未免:免不了。6. 寒暄节:指天气寒冷和温暖的日子。7. 语笑声:形容人说话时笑的声音。8. 成寂寞:指最终孤独寂寞。9. 奈此惜今情:意思是说,既然这样爱惜现在的感情。10. 奈:无奈,无可奈何。 【赏析】
【注释】 (1)留别翟照四:在别离之际,留诗给好友翟照四。 (2)故人:老朋友。 (3)十年:指作者与翟照四分别已整整十年。 (4)须发:头发和胡须。“须”通“秀”,意为有光泽。“秀”在这里表示年轻、有生气。 (5)新:这里指雪白,比喻人的白发。 (6)感慨多谈往:因感叹过去的事情太多而感慨不已。 (7)流连:依恋不舍。 (8)匝:周匝,周围环绕。 (9)儿童:指年幼的孩子。 (10)奴仆
送单子固游苏州 诗客耽游赏,南州几载还。 古风出京口,停棹问吴关。 水宿春星阔,舟吟昼雨闲。 知君选名胜,先上洞庭山。 注释: 1. 诗客:诗人或诗人般的人,指文人雅士。 2. 耽:沉迷于。 3. 几载:几年,经过了几个春秋。 4. 古风:古代的风俗。 5. 京口:今江苏省南京市,是长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6. 吴关:泛指江南一带,也指吴地。 7. 水宿:水上住宿。 8. 春星
【注释】 宿江店:客舍。宿,寄居。江店,临江的客舍。孤馆:简陋的小馆。馆,客舍、旅馆。江口:指江边。门前:客舍的门口。船火:船上燃烧的灯火。明,明亮。乍(zhà):突然,忽然。水宿:在水中住宿。挽舟行:摇船前行。镫(dēng):油灯。年荒:年成不好。易惊:容易受惊。北信:北方来的消息。频搜:多次搜索。北来:来自北部的来信。倍(bèi)惜:更加珍惜。归情:思归之情。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名《潍县访韩公复》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释义: 1. 陶令移居处 - “陶令”指的是东晋时的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今属安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里提到“陶令”,可能是指诗人在寻找陶渊明的隐居之地。 2. 城南住几家 - “城南”通常指的是城市郊外或者乡村地区,诗人可能在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来拜访韩公复。 3. 荒村隔溪问
诗句输出:今日东门帐,亲朋尽出城。 译文:今天是在东门的帐篷里,亲朋好友都离开了城市。 注释:东门帐篷,指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城门旁临时搭建的住所,这里可能指的是王熙甫将要赴任的地方。亲朋尽出城,描述的是送别的场景,朋友们都离开了城市去为王熙甫送行。 赏析: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首句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注释】: 一:第一。 从:自从。 榻前:指作者曾经居住的卧室。 过:经过,路过。 荒庐:荒芜的房屋。 当昼门还锁,盈阶草未除:中午时分门还被锁着,台阶上长满了青草还没有清扫。 蠹(dù):蛀书的虫,这里泛指蠹虫。 墙有画:墙上的壁画。 尘覆案无书:灰尘覆盖了书桌上的书籍。 疑义:疑惑。 启予:启发我。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贞二年(1296)二月。当时诗人因事被贬谪到潮州(今广东潮安)
淮上往清江浦 舍水寻乡路,长堤放霁晖。 海天淮上望,齐客岭南归。 野店驴鸣过,烟村燕掠飞。 故园知渐近,方语半依稀。 注释: ①淮上往清江浦:从淮河的上游到下游的清江浦。 ②舍水寻乡路:离开水边,寻找回家的路。舍,离开;寻,寻找。 ③长堤放霁晖:晴朗的天空下,长长的堤坝上洒下了阳光。 ④海天淮上望:在海天相接的地方眺望。 ⑤齐客岭南归:指来自齐国的人,他像南方的客人一样回归了故乡。
【注释】 歉岁:歉收的年头。行路:行走。过榖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时节,天气逐渐转暖,草木开始发芽。荒店:荒凉的店铺。桑墟:桑树成林的地方,多用以指代乡村。鸡犬:家畜家禽。马首:马的头,借指主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在沭阳道中的经历,从“歉岁”到“不敢问乡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前途的迷茫。 诗的开头两句“歉岁廑行路,路旁榆柳疏”,描绘了诗人在歉收的年头里行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