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噩
【注释】 得赵玉文书,即寄玉文:得到赵玉的书信。即寄:立刻寄出。 一纸凭谁寄,离愁岁月多:这一张纸能让我寄出去吗?离愁如海,岁月漫长。凭谁寄:凭谁把信寄出? 清贫还似昔,衰老近如何:我的清廉简朴与从前相比,是否还是像过去一样呢?衰老:指身体衰老。近如何:近来怎么样? 春草漫漫路,晴川杳杳波:春草蔓延的道路,晴空渺远的波涛。漫漫:长长地。杳杳:遥远的样子。 无因重握手,盛事日消磨:没有机会再握手了
【注】耽:喜爱,喜好;烟际:烟霭中 【赏析】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从长安回华州途中,时年四十四。诗写诗人在雪后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偶出”二句,描写雪后初晴,诗人偶然来到南村,见天色晴朗,便下车赏景,乘兴而归。以下十句,写途中风光和感受,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及出游的心情:“偶出耽清赏”,是说偶尔出游以观赏美景。“巾车趁雪还”
【注释】 除:除去。前:前面,指家乡。病中:因病卧床。岭外:指山岭之外的边远地区。消息:消息、音信。 【译文】 卧病在家思乡情切,寒风逼人正逢岁末。 闲来回想一年来的种种事情,只见两封信而已。 身体瘦弱原是因缺少营养,岁月不饶人头发更疏落。 不知那山岭之外的边远地区,瘴疠之气是否仍然如旧?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卧病时怀念故乡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点明时间是岁除,天气寒冷
【注释】1.周:指周朝。2.圣道:圣人之道。3.非年此人死:不是年老之人死去。4.在世耻予生:活着时有愧于自己。5.积善仍无后:积累善行,子孙却未能昌盛。6.潜光未有名:暗中发亮,却没有出名。7.空复泪纵横:白白地流着眼泪。 【赏析】这首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时诗人已过半百,而其子单子庸又不幸早夭,故有此作,抒发哀痛之情。全诗八句,前六句为首联,写自己对儿子的怀念及自己的身世之感
冯相国故园 冯相国,指唐代宰相、诗人元稹。这首诗写的是元稹的故居,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认识。 译文: 这是冯相国(即元稹)的故居,门前没有人能通行。 画楼上黄昏时雨落纷纷,高树上秋风萧瑟落叶飘零。 池塘边的花草连成一条小径,山中的鸟鹊散去落在茂密竹林之中。 国家的盛衰就是这样,叹息古今相同,人事变迁无常。 注释: - 知是丞相宅:知道这是宰相的住所。 - 候门无使通
单齐云殁于秦中 久客意何如,别时春水初。 犹闻离洛浦,未答入关书。 病榻留僧舍,归魂到我庐。 无坟生宿草,此恨恐难除。 注释解析: 1. 久客意何如:表达了作者对长久在外生活的感受和心情,"久客"指的是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居住或旅行,而"意何如"则询问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否令自己满意或有其他想法。 2. 别时春水初:描述了分别的时刻,当时春天的河水开始解冻,暗示了时间正处于春季
【注释】1、喜子乔:喜欢子乔。子乔,即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说新语·巧艺》记载:谢安与子侄辈游于后园,子侄辈“各乘小船,吹洞箫”作乐。子侄辈“或吹或吹”。安曰:“何不读书。”即命内燃烛,悉暗,乃举蜡烟大点,光长五尺,照之如昼。 2、《南行诗卷》:指王献之的《南行诗》。 3、暝(míng):日落后。 4、岭外有书来:岭外有信来。岭外:指书信所到之处。 5、乍睹平安字:突然看到平安的消息。 6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要求考生对全诗进行逐句解释,并分析每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题时,先写出原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本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在一次湖亭宴集上遇雪,遥想当筵赏雪之乐,还胜载月泛舟之趣,遂有感而发
宿南山村,赠新亭兄弟 注释:我来到这个叫做南山的村庄。 译文:我来到这个叫做南山的村庄。 赏析:开篇点明了自己来到这个地方的目的和心情,即来到这个叫做南山的村庄。 还同此堂醉,几载不相过。 注释:我还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喝酒,已经几年没见面了。 译文:我还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喝酒,已经几年没见面了。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诗人在南山村与兄弟们饮酒作乐,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注释】 ①“王熙甫”:人名。 ②“始举进士”:指王熙甫刚刚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录取。 ③“官吏部”:指吏部。古代掌管官员任免升降、考核等事务的部门。 ④“榜头”:指新科进士及第者的名次。 ⑤“柴荆”:简陋的房舍。 ⑥“冠带入朝人”:指新进之官入朝办事。 ⑦“雪积”:积雪堆积的样子。这里比喻仕途升迁。 ⑧“日长”:指春日暖和。 ⑨“清曹”:清正之官。 ⑩“咏诗好”:喜好吟诗作赋。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