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出耽清赏,巾车趁雪还。
溪痕迷野渡,日色辨前山。
斜径孤樵晚,高枝并鸟闲。
欲投烟际宿,荆户未昏关。

【注】耽:喜爱,喜好;烟际:烟霭中

【赏析】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从长安回华州途中,时年四十四。诗写诗人在雪后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偶出”二句,描写雪后初晴,诗人偶然来到南村,见天色晴朗,便下车赏景,乘兴而归。以下十句,写途中风光和感受,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及出游的心情:“偶出耽清赏”,是说偶尔出游以观赏美景。“巾车趁雪还”,是说乘巾车冒着飘飞的雪花赶路回来。

颔联写归途中所见景色。“溪痕迷野渡”,是说溪水冲刷着渡口的痕迹,使渡口变得模糊不清了。“日色辨前山”,是说太阳的光线透过云层照耀着前方的群山,使山影变得分明起来。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颈联写诗人在归途中所见。“斜径孤樵晚”,是写诗人看到一条被落雪覆盖的小路和在小路上行走的砍柴人。“高枝并鸟闲”,“并”字用得十分巧妙,它既指树木枝叶繁茂,又可理解为树梢上的鸟儿也感到轻松自在,没有受到什么威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让人感觉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尾联写诗人打算投宿的情景。“欲投烟际宿”,是说想要到烟雾缭绕的地方去住一宿。“荆户未昏关”,是说希望借住在一位农家。“荆”字在这里指的是篱笆,“关”字则是指关门,这里用“关”字是因为诗人当时正与农家的主人攀谈,所以才会说出这个话来。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