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文
己亥年(1659年)除夕 每年送穷时,穷鬼被赶走,他还要赖着不走;今年不送他,反而让他羞愧。 穷鬼知道羞愧,自己走了,明天正好遇到新年。 赠我椒樽是故交,频频劝解为了同胞。 在异乡客路相依十四年,明年这个日子不知哪里? 修门遥途路难通,古人击楫有谁同? 也怜空贫嗟无告,犹欲坚持冰雪操。 爆竹声喧似故乡,繁华满目总堪伤。 起身去看天未晓,鸡声一唱残年了。 注释: 1. 己亥年:指1659年
【注释】 释迦果:梵语的音译,是佛教中一种象征性的物品。它由一个“摩尼宝珠”和一个“菩提叶”构成。释迦果在佛教中代表佛法,而菩提叶则代表觉悟的心。释迦果象征着佛祖释迦牟尼的智慧和慈悲,也象征着佛法的普渡众生。 称名颇似足夸人:这里的“称名”指的是称颂或赞颂。诗中的“称名”可能是指对释迦果的赞美之词。诗人通过称颂释迦果,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不是中原大谷珍:这里的“中原”指的是中原地区
诗句 - 今日蠢休文:今天喝醉了,不想作官。 - 大不合时宜:大不合时宜。 - 只知作桀犬:只知道像桀一样残暴地对待别人。 - 降表竟莫为:投降的命令都没有去做。 - 蹈海苦不死:跳海都不怕死。 - 患难徒相随:在患难中总是互相伴随。 - 信友本事亲:相信朋友的情谊是真实的。 - 绝裾悔难追:断绝关系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 家亦有薄田:家中也有一些薄田。 - 何敢与人争:怎么敢和别人争斗。 -
【注释】 运甓:运砖,比喻劳动。后人:继承者。晋亡土:晋朝灭亡后的故土。景高蹈:指陶渊明的高尚情操。维菊与忘言:以菊花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思想(忘言,即不用言语来交流)。五字惭规抚:五句诗惭愧地被用来作为楷模(规,准则;抚,引导)。维菊与忘言,芬芳自倾吐:形容菊花虽不张扬却有独特的芳香。序晚值风霜,劲节孰予侮:年岁已晚却仍坚持操守。劲节,指坚贞的节操。孰予侮,问谁能侮辱我?藉非高士流,滥赏奚足取
曾则通病久,以诗问之。 子固今能诗,恨其多病耳。 岂疑圣人徒,乃踵吾家美。 买药则无钱,受饥偏不死。 挥毫但苦吟,应即霍然矣。 注释: 1. 曾则通病久,以诗问之:曾则通因病很久了,因此用诗歌向他询问。 2. 子固今能诗,恨其多病耳:子固现在能够写诗,只是遗憾他身体多病。 3. 岂疑圣人徒,乃踵吾家美:难道怀疑圣人是徒有虚名的,而是继承我们家的优秀传统。 4. 买药则无钱,受饥偏不死
野鹤 独得孤骞趣,难违天性真。 优游俯仰适,爱惜羽毛新。 高与烟霞狎,廉为雁鹜嗔。 朝游苍海表,夜唳鹭江滨。 骨老飞偏健,身闲瘦有神。 已知矰缴远,几阅雪霜频。 舞月寒流影,依松静绝尘。 乘轩尔何事,翻欲贱朱轮。 注释: 1. 独得孤骞趣:独自得到了超凡脱俗的趣味。 2. 难违天性真:难以违背自然本性的纯真。 3. 优游俯仰适:悠闲自得,随心所欲。 4. 爱惜羽毛新:珍视自己的羽毛,保持其新鲜
【注释】 郑王:指明朝抗倭名将郑成功。忠勇义旗:指郑成功建立的“忠孝伯”旗帜。水陆:指海上和陆地。雄师:强大的军队。震海瀛:震动海疆。炮垒:指防御工事。巍峨:高大而雄伟。夕照:夕阳的余晖。东溟:大海的东面,即东海。夷丑:指侵犯我国的倭寇。寂无声:没有一点声响。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郑成功的威武形象和抗倭斗争的胜利。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句句押韵,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我昨晚咏菊,主人邀请我一同前往观赏。 园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菊花,都是珍奇品种,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花朵。 为何要问主人是否在,带着酒杯就直接进入了园中的小亭。 主人笑着出来迎接我们,一起欣赏花的美丽。 我们就在那里同饮美酒,仿佛回到了远古时期。 我和菊花一起,也忘记了宾主之分。 这样快乐真是太好了,主人有很多余财。 我们约定下次再来,喝到兴高采烈时就不要推辞。 趁着花儿正盛开,聊以慰藉辛苦的工作
【注释】 (1)“种出蛮方”:指从南方蛮地引进的水果柑桔。 (2)“味作酸”:指味道酸酸的。 (3)“熟来包灿小金丸”:指成熟的果实呈金黄色,像小金色的丸子一样。 (4)“假如移向中原去”:如果把这种柑橘树移植到中原(指中国)。 (5)“压雪庭前亦可看”:即使把它压在雪地里庭院里也能看到它的美丽(指橘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橘树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写从南方引入的橘树,其种出来的果实酸酸的
【注释】癸卯:清顺治十二年。端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翛然:悠闲的样子。并州:今山西太原。商量:商议。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期间所作。当时正值战乱之际,作者身处异地,不能回家过节,于是写了这首七绝。诗中表达了他虽不能回家过节,但仍能安然度过的心情。全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海天多雨湿端阳”,起句描写了端午节时的天气状况。海天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