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乌夜啼 春梦依稀才半枕,月光寒透鸳鸯锦。 永夜愁醒听漏长,悄悄兰釭照独寝。 幽蛩渐动声未已,杨柳阶头滴露水。 城乌欲栖不得枝,尽情哑哑东风里。 注释: 1. 春梦依稀才半枕:春天的梦似乎模糊而又隐约,刚刚只睡了一半就醒了。 2. 月光寒透鸳鸯锦:月光如冰霜般寒冷,穿透了鸳鸯锦制成的被子。 3. 永夜愁醒听漏长:整夜都在愁思中醒来,听到深夜的更鼓声越来越长。 4. 悄悄兰釭照独寝
【注释】 乌夜啼:唐代教坊曲名。 微花竞艳:微风吹来,花朵争妍斗艳。 半廊萝荫含秋:半廊的萝蔓在树荫下摇曳。 秋风未冷江莼老,清怨锁高楼:秋风还未凉爽,就已将新鲜的江莼吹老了,满心的幽怨被锁在高楼里。 易散梦断碧云:容易散乱的梦被打断,就像碧云一样消散。 明月空留花飞:明月照耀着空荡荡的花影,花儿像要飞舞起来,却又落在地上。 映阶细草茸茸绿,无意寄人愁:映照着台阶的细草是那么的柔软绿色
注释与赏析: 1. 心碎芭蕉悴绿,情随菡萏飘红。 - “心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悲伤和失落;“芭蕉悴绿”形容芭蕉的绿色因枯萎而变得暗淡无光,象征着悲伤的氛围和心境的变化。“菡萏飘红”则描绘了荷花的红色花瓣随着风轻轻飘落的景象,这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整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2. 无端不是寻怊怅,几度自忡忡。 - “无端”表示没有原因或理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黛扫何如修桂,肠销浑似娇棠。” - 注释: 黛色如扫,不如修长的桂花树;内心如同被销蚀,感觉像嫩弱的棠梨。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用“黛扫”形容自己面色苍白,如同扫去的墨迹一般,而以“修桂”比肩,意在表明自己的心境不如桂花般宁静,内心充满波折与忧虑。接着用“肠销”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煎熬和憔悴,好似脆弱的棠梨,暗示着内心的柔弱和易受伤害。
诗句释义 1 枕上细虫悄悄:描述的是作者在夜晚安静的睡眠中,被细微的虫声唤醒。这里的“细细”强调了声音的微小和轻柔。 2. 窗前暗竹萧萧:描绘的是窗外的竹林在微风中摇曳的声音,“萧萧”则传达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3. 残灯酒醒还■旧:这里的“■旧”可能是指过去的记忆或者某种状态,而“酒醒”则表示从酒精中醒来。这句话暗示着一种清醒后的迷茫和失落感。 4. 何处觅魂遥
【注释】 天外,天空之外。余碧,残剩的绿色。砌,台阶、石阶。残黄,指秋天的叶子。弄出,发出。秋无数,秋天的声音。凄凉,寂寞冷落。好月,美好的月光。欲邀谁看,想要邀请谁来看。乱风,狂风。催萧瑟,催促着萧瑟声。河梁,渡口。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上阕着重写景,下阕则着重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全词以“秋”为线索,由景入情,由情入景,将作者对秋日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融为一体
乌夜啼 南浦依然柳色,西园犹剩莺声。 无聊独向阑干倚,徙倚送云行。 树影长留夕照,镜花不似春情。 断肠时候难重省,忽■暗愁生。 注释: - 乌夜啼:一种曲调名,通常指一种凄婉的哀伤情绪。 - 南浦:指代南方的水边或者某个特定地方。 - 柳色:柳树的颜色,常用来象征春天或离别之情。 - 西园:古代园林中以方位命名的区域,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位于西边的地方。 - 莺声:黄莺的叫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解释和赏析: 乌夜啼:这是一首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哀怨、思乡或感伤的情感。 雨过暮蝉轻噪:描述了夜晚雨后,晚蝉在安静的环境中发出细微的鸣叫。 天开远骛低飞:天空开阔,远方的鸟群低飞。 清光原似当年好,人事古今非:这里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觉得过去的光景如同今天一样美好,但世事变迁,人事已非。 燕子尚留春恨,莲房又落秋衣:燕子停留在春天的巢中
【注释】 乌夜啼:词牌名。 淅沥:雨声。 凄其:哀伤的样子。 乾梦:幻梦,空幻之梦。 薄罗:轻薄的丝织品,代指轻纱或薄衣。 漪(yī):水波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秋景怀人之作。 首句“一片雨声淅沥”,写秋夜雨声细密,渲染了凄清气氛。次句“半窗灯影凄其”,写灯光下所见的人影,映衬着凄凉的氛围。第三句“雨丝滴碎灯花坠”,进一步描写了秋夜的凄凉景象,暗示着作者心情的悲伤。第四句“往事不胜悲”
【注释】 乌夜啼:曲名。唐教坊曲,属大石调。 风动:指风吹动。 月光欲溜:月光将要溜走。 长摇:随风摇摆。 寻凉暂起湘帘卷:乘凉时打开湘帘。湘帘:湖南出产的竹帘。 人共竹萧条:人与竹一起显得寂寞萧索。 曙景休追残梦,断魂莫问良宵;曙光来临不要追念残败之梦,悲痛之情不要再问这美好的夜晚(为何要如此悲伤)。 羞将愁镜临愁鬓,无语伴无聊:羞于用忧愁的眼睛面对忧愁的鬓发,默默无言陪伴着无谓的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