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迈宜
【注释】 寒近寒自早:冬天到了,寒冷已经早早降临。 山空月方迥:山峰空旷,月亮刚刚升起,十分清朗。 爱此薄书稀:喜欢这种少有应酬的日子。 推卷起就枕,夜阑清梦醒:推上书本准备睡觉,深夜里梦境清晰醒来。 四境胜地多,云壑洞幽暝:四处都是美丽的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壑显得幽深迷离。 野鹤唳一声,孤峰秀逾挺:一只野鹤鸣叫着飞过,孤独的山峰显得愈加秀丽挺拔。 安得踏苍烟,直上盘崖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游普照寺》。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普照寺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振策呼芒履,言访石堂躅。”描绘了诗人准备出发去普照寺的情景。振策,即拿着马鞭;呼芒履,即穿着草鞋。言访石堂躅,意为要去参观石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普照寺的向往和对石堂的期待。 第二句“石堂渺何许,沿回山之麓。”描述了石堂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石堂渺何许,意为不知道石堂在哪里
【注释】 入关:进入关隘。 林泉侣:指隐士。 滥窃膺簪冠:指滥受高官厚禄(膺,接受) 斯游实快意:此游实在是令人快乐。 藤杖穷跻攀:用藤棍攀登险峻的山岭。 宇宙:天地间。 名岳:有名的高山。 石室:石洞中。 金丹:道家炼制的一种仙药,传说服之可以长生不老。 百未探一二:指对名山大川还只是略知一二。 双鬓斑:指两鬓白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看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作者的写作手法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评价诗歌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从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初至泰郡望岱作”,泰山是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有“五岳独尊”之说;而泰山又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既是名山大川
【注释】 1. 神龙掉尾归:指神龙从天上坠落,回到大地。 2. 震眩犹用壮:指神龙在坠落时仍显英勇。 3. 幸哉救苦台,观门扼其吭:幸运地有一座救苦寺,可以解救神龙的咽喉之痛。 4. 连甍飞天都:连成一片的屋瓦仿佛飞向天空。 5. 阶墀袤仅丈:台阶宽敞,只有一丈多宽。 6. 郁然数株松,干霄气崛强:郁郁葱葱的几棵松树,直冲云霄,气势非常强劲。 7. 旁阿缭以周:旁边环绕着曲折的山峦。 8.
【注释】 1. 周鼎七雄烹:指战国时期,七雄(齐、楚、秦、燕、韩、赵、魏)相继称霸。鼎是古代的一种食器,这里借指各国。 2. 晋辕戎狄驾:指晋国在春秋时被秦国所灭,晋国战车的辕木被秦国所替代。 3. 六朝困南服: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统治过中国的南方地区。 4. 五代沸中夏: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已。 5. 久聚必泮散:长期聚集在一起的东西
登独石口边城远望作 独石口是山间小水流入大海的一个出口,在海边有块巨石,形如人立。 时平壮士老,临风徒抚髀 时平:指平定战乱后。 老:指年事已高。 临风:站在高处,风吹拂着身体。 抚髀:抚摸着大腿,表示感慨。 译文: 登上独石口边的边城远望所作 壮士已经老了,面对海风只有徒自抚动着大腿叹息
诗句解读: 1. 丛芦盘豆隔风烟,关外心情夏景天。 —— 此句描述了诗人在关外(可能指的是远离京城的地方),感受到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心境,周围是丛生的芦苇和豆类植物,远处的风烟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而这样的环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2. 漫向稠桑呼妙子,可堪《锦瑟》忆华年。 —— 这里“妙子”可能是对某种事物的呼唤或寻求,而“锦瑟”则指代了回忆中的美好生活或青春岁月
注释: - 题寒江钓雪图:《寒江钓雪图》是一幅描绘冬天寒冷的江河景象的画作,诗题中的“寒江钓雪图”即指这幅画。 - 雪压千山照眼明: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岭,阳光透过厚厚的雪层照射下来,使得整个山谷都明亮如昼。 - 茫茫浦溆叶舟横:在广阔的湖面上,一艘小船静静地漂浮着,周围的树叶被冰雪装点得洁白无瑕。 - 鸟飞欲绝人踪灭:天空中,鸟儿们似乎已经飞到了极限,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激昂著称,其诗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善于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淼淼洪涛络地长,迢迢帆影挂斜阳。 - 「淼淼洪涛」:形容黄河波涛汹涌,水流浩渺。 - 「络地长」:形容河水流经大地,覆盖了整个地面。 - 「迢迢帆影」:形容船帆在河面上摇曳,遥远而漫长。 - 「挂斜阳」:形容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