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近寒自早,山空月方迥。
爱此簿书稀,对月啜枯茗。
推卷起就枕,夜阑清梦醒。
四境胜地多,云壑洞幽暝。
野鹤唳一声,孤峰秀逾挺。
安得踏苍烟,直上盘崖顶。
自我出关来,无日不见山。
萦回数百里,往返疲且艰。
佳处固幽旷,道旁多粗顽。
树木望如赪,但觉山风寒。
今朝扫阴霾,夕阳忽来还。
龙门觌面迎,黛色若可餐。
乃知千蛾眉,惟在心所忺。
美恶固无常,志士发长叹。
【注释】
寒近寒自早:冬天到了,寒冷已经早早降临。
山空月方迥:山峰空旷,月亮刚刚升起,十分清朗。
爱此薄书稀:喜欢这种少有应酬的日子。
推卷起就枕,夜阑清梦醒:推上书本准备睡觉,深夜里梦境清晰醒来。
四境胜地多,云壑洞幽暝:四处都是美丽的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壑显得幽深迷离。
野鹤唳一声,孤峰秀逾挺:一只野鹤鸣叫着飞过,孤独的山峰显得愈加秀丽挺拔。
安得踏苍烟,直上盘崖顶:怎样才能跨过那片苍茫的烟云,直登悬崖之顶?
自我出关来, 无日不见山:自从出关以来,每天看到的就是山。
萦回数百里,往返疲且艰:曲折环绕几百里,往来奔波非常辛苦艰难。
佳处固幽旷,道旁多粗顽:好的景致固然幽静开阔,但路上多有粗野的人。
树木望如赪,但觉山风寒:远望树林一片红色,只感到山风凛冽刺骨。
今朝扫阴霾,夕阳忽来还:今天驱散了乌云,夕阳突然又回来了。
龙门觌面迎,黛色若可餐:远远看到龙门迎面迎接,那黛色的山峰就像可口的美餐。
乃知千蛾眉,惟在心所忺:才知道那些如蛾眉般弯曲的山峦,只有心中的愿望才能使它呈现如此美丽。
美恶固无常,志士发长叹:美好和丑恶本来都有变化不定的时候,有志之士不禁长长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内心的复杂感受。
首四句描绘了诗人身处深秋时节,面对萧瑟的寒风与冷月,深感岁月流逝、时光不待的无奈之情。”寒近寒自早,山空月方迥”两句以“寒”字起笔,描绘了深秋时节天气渐冷的景象。接着诗人又写到了“山空月方迥”,这里的“山空”意味着山间寂静无声,而“月方迥”则是指月亮高悬在天空中。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深秋时节的夜晚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中间六句则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人首先提到了“爱此簿书稀”,即喜欢这种少有应酬的日子;然后写到“对月啜枯茗”,即在月光下品尝着干燥的茶水。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中享受片刻安宁的心情。接下来诗人又描绘了四周的环境,“云壑洞幽暝”,意为云雾缭绕的山谷显得幽深迷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而“野鹤唳一声”,则是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鹤鸣声,增添了一份宁静和诗意。
最后六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从关外归来以来,每天所见的都是山川,而自己却始终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萦回数百里”暗示了诗人曾经走过的路程,”往返疲且艰”则表达了他来回奔波的疲惫与艰辛。诗人还提到沿途的风景虽然优美,但却充满了粗犷的气息,这反映出他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深刻反思。
最后六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人认为美好的事物并非永恒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他感叹自己虽然有着雄心壮志,但仍然难以改变现实。这既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领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