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日乞和,徽钦反不归。
景泰但主战,空质计知非。
上皇闭南内,夺门启危机。
乃知贼桧黠,以此中其微。
恢复迎二帝,事与君心违。
所以三字狱,冤愤古来稀。
忠肃功最大,社稷有所依。
故君由此返,不待请与祈。
奈何指为罪,碧血污朝衣。
忠臣拙自谋,千古涕交挥。
解析:
1. 诗句逐句释义:
- 靖康日乞和,徽钦反不归。
“靖康”是指北宋灭亡后金朝建立的金国对中原的占领,而“徽宗”和“钦宗”是宋徽宗和宋钦宗的称呼。诗中表达的是北宋末年皇帝被金国俘虏,无法返回故土的情形。
- 景泰但主战,空质计知非。
“景泰”是指明朝景泰年间,“主战”表示主张与敌人作战,这里表达了当时朝廷主张抗战,但实际效果不佳的观点。
- 上皇闭南内,夺门启危机。
“上皇”通常指代皇帝,“南内”是皇宫的一部分,“夺门”意味着强行开门。这里描述的是宋高宗赵构通过政变回到皇位的情况,这一行为引发了政治危机。
- 乃知贼桧黠,以此中其微。
“贼桧”指的是秦桧,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因反对抗金政策而被后世称为“奸臣”。这里的“黠”表明秦桧机智狡猾。诗中提到了秦桧因为狡猾而成功掌控了政权。
- 恢复迎二帝,事与君心违。
“恢复”指的是重新恢复宋朝的领土完整,“迎二帝”指的是迎接宋徽宗和宋钦宗返回中原。然而,这不符合当时的君主的意愿。
- 所以三字狱,冤愤古来稀。
“三字狱”是古代的一种文字狱,涉及的文字或事件被视为大逆不道。在这里,诗人提到这种冤案在历史上并不常见。
- 忠肃功最大,社稷有所依。
“忠肃”可能指的是忠诚严肃的人,这里强调忠诚之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忠诚有巨大贡献,使国家得以安定。
- 故君由此返,不待请与祈。
“故君”即前文提到的忠臣,“返”指返回,“待请与祈”意味着等待别人的请求和祈祷。这里的忠臣不必依赖他人就能实现回归。
- 奈何指为罪,碧血污朝衣。
“奈何”意为无奈的意思,“指为罪”表示被视为罪行,“碧血”暗指流血牺牲,而“朝衣”则是指朝廷官员的官服。这里表达了忠臣为了国家而付出牺牲,却被误解和指责的悲哀。
- 忠臣拙自谋,千古涕交挥。
“拙自谋”意味着忠臣没有为自己的私利进行谋划,“涕交挥”表示泪水不断流淌。整首诗反映了忠臣的悲剧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
译文:
靖康年间,金国入侵,我们的皇帝被俘虏,不能回去。景德年间,我们主张战斗,却未能取得成效。皇上封锁南内门,开启危险的局面。我们才知道秦桧的狡诈,他用此来达到他的目的。恢复宋朝时,迎回两位皇帝,却违背了他们的心愿。因此,许多文字狱导致冤案发生,自古以来都不多见。忠诚的大臣功劳最大,让国家有了依靠。因此,我们的国君可以顺利返回,无需等待别人的请求或祈求。然而,他被指责为罪行,鲜血玷污了他的官服。忠臣没有为自己谋求私利,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清之的作品,反映了南宋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政治问题。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以及对忠臣的同情和支持。诗中通过对靖康之变的描写、对秦桧的评价、对忠臣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于忠臣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南宋时期历史事件的窗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