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尘深处,淹留岁晏时。
未工《西第》颂,难免《北门》诗。
箫鼓邻家宴,羔豚腊夜祠。
故乡长望远,幽梦发南枝。

【注释】

踯躅(zhízhú):徘徊不前。

淹留:停留,滞留。

《西第》:指《诗经·小雅》中的《北门》,是一首讽刺卫宣公的诗。

《北门》:《诗经·国风·邶风》中的篇名。这首诗描写卫国都城的北门,讽刺卫宣公的昏聩无能,以及他的臣下们对国家的背叛。

箫鼓:乐器。

羔豚:祭祀用的猪羊。

腊夜:古代在年终时祭祖、祭天或举行宴会的一种仪式。

南枝:指凤凰的南翼。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远大前程。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乡思的五言律诗。

首联“踯躅尘深处,淹留岁晏时。”是写作者因仕途失意而滞留他处,年华老大,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情。“踯躅”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彷徨。

颔联“未工《西第》颂,难免《北门》诗。”是说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歌颂那些美好的事物,所以难免会写一些表达哀怨之情的诗作。这里的“颂”字是指歌颂美好事物的诗句,“诗”字则是指反映现实生活的诗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颈联“箫鼓邻家宴,羔豚腊夜祠。”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乡村景象。箫鼓声声,邻里之间相互庆贺;羔豚肉香,腊月之夜祭祖祈福。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异乡他乡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尾联“故乡长望远,幽梦发南枝。”是说自己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内心一直思念着家乡,就像南方的树枝上长出了新芽一样,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这里的“南枝”一词不仅指代了诗人自己的家乡,还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和无奈,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