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应澍
【解析】 “庚辰七十自述二首”是《庚辰七律二十首选诗》之一,此诗以纪事为主,抒发了老来无病即神仙的豪迈情怀和对桐孙绕膝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写诗人在江乡生活六年没有烦恼,荷花盛开又过一年。诗人在江乡度过了六年的时光,这期间他没有什么烦心事,也没有受到什么委屈,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息吾肩”“又一年”,表现了他对江乡生活的留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第三四句写闲中有书供啸傲
【注释】 戊子: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因变法引起政敌的不满而罢相。 嘉奖:表彰和奖励。 大孙:指王安石的长子王雱。曾孙:指王安石的小儿子王元泽。航海来梧,即乘船而来。 赋诗志喜:作诗以表达喜悦之情。 重叠佳音乐不支:形容乐曲优美动听,令人陶醉。 频传飞电到天涯:形容诏书传递迅速,像闪电一样到达远方。 垂老:年迈。 受恩垂老惭非分:在年迈时得到恩宠,自己觉得惭愧,觉得自己不应该受此殊荣
【注释】 榴红:榴花红艳。蒲绿:蒲叶碧绿。 云溪:水名,源出四川,流经云、贵至广西。 万里乡心羁海客:指远在海上的游子思念故乡。 豪气:豪情。中酒:喝醉酒。 猿鹤山林屡招隐:猿猴和白鹤常常在山林间招引隐士。 【赏析】 这是一首写端午节即景抒怀之作。首联点明节令;颔联回忆往事,抒发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颈联写自己年老体衰,壮志难酬;末联表达自己不愿做官,渴望归隐的愿望。全诗写得沉郁苍凉,悲壮感人
诗句解读 1 五月四日抵里喜赋七律四章: 这首诗是在五月四日抵达家乡后,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而创作的。"五日"在古代也常指代特定的节日或重要日期。 2. 养疴从此谢尘缘: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从养生的隐居状态中彻底放下世间纷扰的决心。"养疴"指的是休养身体,"谢尘缘"表示远离红尘世事的牵绊。 3. 云水安闲适性天: 描述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云水象征着高洁和自由
【解析】 此首七律,以七言绝句形式,自述庚辰七十之龄。前两联“弹指年华七十秋,老翁今日更何求”是说自己年过花甲,已是垂暮之年。后两联“惟期赢海歌安燕,长向南园乐杖鸠”,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意境开阔高远。 【答案】 译文:弹指之间七十秋光已逝,如今年岁已大何必追求。只盼望大海波涛中歌声悠扬的归燕,在南园中快乐地栖息着。 千里归程,怀抱冰凌;半生辛劳
秋日偶成同蒋季莲广文课功十驾苦搜罗,万卷缥缃奈老何。 人到暮年思补过,酒逢知己有高歌。 入秋明月清光好,论古深宵感慨多。 且喜元卿移讲席,一编风雨共吟哦。 注释: 课功:指教学或研究学问。 搜罗:收集、搜寻。 万卷:形容书籍很多。缥缃:古代的书用缥和缃两种丝织品做封面。这里代指书籍。 奈老何:奈何,无可奈何。 元卿:即杨元卿,字仲宏,宋代人,以诗名于时。 风雨:比喻艰难困苦。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梓乡底事会群仙,报道新春月正圆。 - 梓乡指的是盛朴的故乡或出生地,这里指代盛朴的家乡。"报道新春"意味着报告春天的到来。"月正圆"描述月亮圆满如盘,通常象征着团圆和完满。 - 译文:在梓乡聚集了仙人般的人物,报道新春到来时,月亮正好圆满。 - 注释:梓乡 - 指盛朴的故乡。群仙 - 形容聚集了许多仙人。报道 - 报告或告知。新春 - 春天的开始。月正圆 - 月亮圆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回首当年感不禁,催人岁月太骎骎 - 关键词: 回首、年时、催人 - 注释: 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感慨时光的快速流逝。 - 赏析: 诗人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及对时间飞逝的无奈感受。 2. 自经沧海桑田劫,莫报春晖寸草心 - 关键词: 经、沧海、桑田劫、春晖、寸草心 - 注释: 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但春天的阳光如同母亲的怀抱一样温暖。 - 赏析:
丙子春日偶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范仲淹。他于公元1022年被贬至邓州,次年春天,他在东皋(即东边的小山坡)散步时偶然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 甲辰年春日我偶成 甲辰年春日我偶成, 向东皋杖行又一程。 堂前日日酒杯空, 忽来粉蝶知花放。 更听斑鸠唤午晴。 白发青衫仍故态, 斜风细雨清明。 文章事业期儿辈, 剩有新诗咏太平。 注释: - 甲辰年:宋仁宗天圣三年(1023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说到归舆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 - 注释:说到回到家乡的马车,高兴得快要疯了,因为年轻的时候能与亲人团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2. 迢迢远客三千里,忽忽离家十二霜。 - 注释:作为远方来的客人,要跨越漫长的三千里路程,而突然之间离开家已经过去了十二年的时间。 3. 水涨湘江辞岳麓,云开庐阜下浔阳。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