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应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说到归舆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 - 注释:说到回到家乡的马车,高兴得快要疯了,因为年轻的时候能与亲人团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2. 迢迢远客三千里,忽忽离家十二霜。 - 注释:作为远方来的客人,要跨越漫长的三千里路程,而突然之间离开家已经过去了十二年的时间。 3. 水涨湘江辞岳麓,云开庐阜下浔阳。 - 注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自况诗。首句“去年买菊自扬州”,点明诗人在扬州买了菊花,并曾与友人一同观赏。次句“今日花开汝远游”,则是说如今菊花已经盛开,而自己却远离了它,无法欣赏到它的美。第三、四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的两种不同情感。一方面,他觉得自己衰老了,就像这瘦弱的影子一样,另一方面,他又羡慕菊花的傲骨,能够忍受深秋的寒冷。 第五、六句“高风独向篱边寄,游子何堪岭外留”
以下是对《中秋前二日送别作》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客中送客黯离愁, - 客中送客:在客居之地送别的场景。 - 黯离愁:心中充满了悲伤和离别的忧愁。 2. 难系天涯不系舟: - 难以束缚自己的心,就像一艘不受束缚的小舟,漂泊无定。 3. 水复山重怀远道: - 水波重叠,山峰重重,表达对远方道路的深切思念。 4. 月明露冷待中秋: - 月光皎洁,露水冰凉,暗示着中秋佳节的到来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爆竹声中转斗杓,侧身天地故乡遥。” - 译文: 在爆竹声中,我转动着北斗七星的勺子,感觉仿佛身处遥远的地方。 - 注释: “爆竹声中”指的是节日时放爆竹的声音,象征新年的到来。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节日中的独特感受,通过北斗勺的比喻,表达出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 2. “欣看云物占丰岁,定有忠良翊圣朝。” - 译文:
祝黄素庵大令七十寿时己巳七月初五 德门旧日仰清华,刺史循声冀北夸。 三世琴堂欣有子,半生宦海尚无家。 七旬蔗境期颐卜,八邑棠阴岁月赊。 何日东归娱晚景,一尊相对话桑麻。 注释: - 祝黄素庵大令七十寿:祝寿给黄素庵这位大官。七十岁的人过生日,要举行祝寿仪式。 - 己巳:干支纪年,己巳年,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 - 德门旧日仰清华:指黄素庵的家族世代享有高尚的名誉
注释: 六月四日为余六十初度,魏盘仲刺史:六月四是我六十岁的寿辰,这是魏盘仲刺史为我庆祝。 六秩筵开六月天,荷花香气送樽前:六月的筵席在六月的天气中展开,荷花的香气送到我的酒杯前。 客中难得逢知己,湘上何缘会众仙:在客居之中很难找到知己朋友,在湘江之上又怎能遇见众多的神仙呢? 讵料各怀投笔去,却看谁是着鞭先:没想到大家各自带着书卷离开,转眼间看到谁又是第一个赶路的人。 座间似我颓然醉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迎到春归又送春,年年镜里鬓丝新。 - 注释: 春天来临又离开,镜子里的鬓发又变新。 - 译文: 每当春天到来时,我总感到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青春易逝的无奈。诗人通过“迎到春归又送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更替,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无常。而“年年镜里鬓丝新”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注释】 七载:七年。喜不禁:欣喜不已。 十旬:十天。聚首:团聚、会合。太骎骎:十分迅疾,形容时光飞逝。 湘流:指湘江。湘江在今湖南省境内,是长江的一条支流。 岳色:指湖南岳阳城北的山,这里代指家乡的山河。 壮年:年轻的时候。酬远志:报答远大的志向。 客况:漂泊在外的境况。 流水桥:水边的桥。万里心:万里之遥的愁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儿子远行的诗作。诗人通过写自己与儿子分别的情景和心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的哀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秋雨秋风已断肠,更怜去燕绕空梁。” - 注释: 秋天的雨和风让人感到悲伤。 - 赏析: 诗人通过“秋雨秋风”来表达内心的凄凉和失落感。再加上“更怜去燕绕空梁”,进一步描绘了一个空荡荡、无人居住的环境,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2. “故园花底曾相识,老客樽前转自伤。” - 注释: 在故乡的花丛中曾经相识。 - 赏析
正月至三月阴雨遣闷邮寄儿子莲花厅幕 东风无力转晴和,日日涔淋唤奈何。 三月未曾花下醉,一春偏向雨中过。 素心难得同乡聚,旧事难忘客路多。 寄语天涯远游子,莫教芳岁付蹉跎。 注释: 1. 东风无力转晴和,日日涔淋唤奈何。 东风:春风; 无力:没有力气; 转晴和:转晴的意思; 涔淋:形容雨大的样子; 唤奈何:无可奈何; 译文:春风没有力气把晴朗的天空转变过来,每天都被大雨淋得透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