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廷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其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结合题目要求圈画出相关诗句,然后进行概括分析即可。 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感情。从诗中的“祖德崇高惟笃行”“孙枝彬蔚足称贤”可以看出诗人对祖父的赞扬。“才长学问益求是”,这是对自身修养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对学识的追求。“额广仪容更肃然”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一句:“前尘回首细评论,憔悴行吟泪有痕。” - 注释: “前尘”指过去的生活或经历;“回首细评论”意味着回顾并细致地思考过去。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和感慨,可能是在回忆自己的过往经历,并对这些经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评价。同时,“憔悴行吟泪有痕”描绘了诗人因生活困顿而感到憔悴,行走时吟诵诗歌以抒发情感,泪水湿润了衣裳。 第二句:“夏屋未偿修士愿
《和曹颖甫同年春草四首用王渔洋秋柳韵四首》是清代诗人祝廷华所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寒消九九已无霜,春色迷离遍野塘 - 寒消九九已无霜:这里描绘了冬天即将结束,寒气消散的景象。"九九"通常指冬至后的第一个九天,象征着冬天的终结。"无霜"则暗示着天气变暖,冰雪融化。 - 春色迷离遍野塘:"迷离"形容春色朦胧而美丽
【注释】 叠花朝韵赠冶盦二首:这是一首七绝。冶盦,即冶城,在今江苏镇江东面。 黎枣勤劬又一春,偷闲觞咏百花辰:黎枣勤勉辛劳了一年,又有了一个春天,趁着这个闲暇的时候,我举杯吟诗,欣赏着百花盛开的景致,心情愉快。 蒐罗珍比珊瑚网,蓬勃机如竹箭筠:我把采集来的各种珍品比作珊瑚网一样美丽,而我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像竹子那样坚韧向上。 并世贤豪几知己,遗书刊布敢重申:我们同在一个时代中,有许多贤能豪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艺术手法等,最后进行概括作答。本题是一首七绝诗,前四句写春天的景色;后两句借杨柳抒发自己的情感。 “才将香雪沁诗魂
【注释】: 1. 百花生日次房得孙赋此志喜,指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四年二月生下了李氏的第十八个儿子李瑁。 2. 日暖风和二月春,添丁巧值百花辰,指李隆基生下了儿子。 3. 养萱堂北老逾茂,种竹斋南新有筠,养萱堂是玄宗的母后杨贵妃所住的宫殿,种竹斋是玄宗的御书房。 4. 果应兰徵占得子,敢夸岳降说生申,果应是指吉祥如意,兰花是古人认为吉祥的象征,这里指李瑁出生吉祥;岳降是指泰山神降临
【注释】: 吾家七世始分支:我家有七代人了,开始有了分枝。 似续艰难强护持:好像在延续艰难的生活,努力地保护着它们。 累叶单传存硕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留下了硕大的成果。 两房六子茂孙枝:两个家庭,六个孩子,他们的后代也茂盛起来。 埙篪雅奏空相应:吹奏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虽然美妙,但却没有互相应和。 耄耋衰亲乐可知:年迈的祖父虽然老了,但他看到这些孙子孙女们的快乐,也感到欣慰。 乍听啼声清且亮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匡时谁是栋梁材”: - 匡时:意为纠正时代,拯救国家。 - 栋梁材: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 - 译文:匡救国家的是谁?谁是能担此大任的栋梁之材? 2. “济变乘机策救灾”: - 济变:帮助改变困境或问题。 - 乘机:利用时机或机会。 - 译文:有什么策略可以帮助改变现状或挽救危机吗? 3. “率土惊心屯戍卒”: - 率土:指全国的土地。 - 戍卒
诗句释义: 1. 落红满地糁苔衣,色乱青袍是也非。 - “落红”指的是飘落的花瓣。“糁”在这里表示覆盖、涂抹的意思。“苔衣”指苔藓覆盖在地面上。整句的意思是落花遍布地面像给地面涂了一层苔藓,颜色混杂而混乱。 2. 故国尘昏春寂寞,王孙归滞梦依稀。 - “故国”指的是过去的国家或故乡。“尘昏”形容尘土飞扬,昏暗不清。“王孙”通常是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诗人自己。“归滞”意为停留不前
叠花朝韵赠冶盦二首 黑夜登舟力不支,坠江诗卷手犹持。 浪花扑面擎双箧,棣萼牵衣混一枝。 到此将贻文字祸,临危先有鬼神知。 余家产阨同无恙,料具冲寒老柏姿。 【注释】: 黑夜登舟:在夜色中登船。力不支:力量不够。 双箧:双肩所背负的包裹。棣萼:《诗经·周南》中的篇名,这里指兄弟二人(或男女二人)。 家产:财产。厄同:困难相同。无恙:没有遭受损害。 料具:准备。冲寒:抵御寒冷。老柏:老松。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