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谁是栋梁材,济变乘机策救灾。
率土惊心屯戍卒,何人赤手治污莱。
不堪万骨枯烽火,最苦群生祗妇孩。
旧地重游君痛否,诗成憾未把书裁。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 “匡时谁是栋梁材”:
- 匡时:意为纠正时代,拯救国家。
- 栋梁材: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
- 译文:匡救国家的是谁?谁是能担此大任的栋梁之材?
- “济变乘机策救灾”:
- 济变:帮助改变困境或问题。
- 乘机:利用时机或机会。
- 译文:有什么策略可以帮助改变现状或挽救危机吗?
- “率土惊心屯戍卒”:
- 率土:指全国的土地。
- 戍卒:驻守边疆的士兵。
- 译文:全国上下都为此事感到忧虑,因为士兵们正在边疆驻守。
- “何人赤手治污莱”:
- 污莱:指被污染的土地。
- 赤手:形容没有任何辅助工具或武器。
- 译文:那么有谁能够赤手空拳地治理这片被污染的土地呢?
- “不堪万骨枯烽火”: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 译文:看到这么多士兵牺牲,真是心痛不已,无法忍受这种战争带来的痛苦。
- “最苦群生祗妇孩”:
- 祗妇孩:这里可能是指妇女和儿童,是社会的脆弱群体。
- 译文:战争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无辜的平民百姓和孩子。
- “旧地重游君痛否”:
- 旧地重游:指回到曾经经历过战争的地方。
- 译文:你还记得这些地方吗?重回故地,你是否会感到心痛?
- “诗成憾未把书裁”:
- 怅:遗憾。
- 译文:尽管我已经完成了这首诗,但心中还是充满了遗憾,因为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分享这首诗。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战争痛苦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给国家、民众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苦。他使用了强烈的语言和比喻,如“率土惊心屯戍卒”、“万骨枯烽火”,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破坏。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战争中受苦民众的同情,如“最苦群生祗妇孩”。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展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