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廷华
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章君慰农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深深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坐花醉月又飞觞”,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坐在花下,饮酒赏月,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又”字,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珍惜。 第二句“颁到鸿篇债未偿”,诗人表示他已经完成了一篇宏大的文章,但是还没有还清债务。这里“颁”字,可以理解为公布、展示的意思,而“未偿”则表达了他对于完成文章的喜悦之情。
乡邦文献最关心,小品琅琅屡盥吟。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家乡文献和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珍视。 - 剑出丰城含锐气: 这句诗描绘了宝剑的锋利与气势。“丰城”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铸剑地,这里用它来象征宝剑的品质。“含锐气”则形容这把宝剑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和锐气,能够震慑敌人。 - 琴调太古有清音: 这句诗赞美了古琴音乐的美好。“太古”指的是远古时代,“清音”则是指悦耳动听的音乐
【注释】 消寒三集赠唐君侣笙二首:指《消寒杂咏》三卷和《笙赋》二篇。唐君侣,唐寅(字伯虎)的号。仓卒需才匪易求:《庄子·外物》:“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后用以比喻急于求成。陈诗顷刻窥全豹:形容写诗很快能写出全貌。作客萧条剩一鸥:形容在异乡做客,生活清贫。江南文献已穷搜:指已经读遍了江南地区的古籍书籍。 【赏析】
贯耳鸿名遍九区,望风怀想十年逾。 栖皇半世此诗教,寥落千秋几钜儒。 文字因缘忘少长,渔樵踪迹满江湖。 小园篱菊迟关放,为迓高贤供宴娱。 【注释】:贯耳:指陈石遗先生在社会上的威望很高,人们都知道他的大名。贯耳鸿名:即“高名”。九区:九州,泛指南中国。望风怀想:仰望着远方的人而怀念。栖皇:隐居。栖皇半世:指隐于山林半生。诗教:指诗词文章。寥落:寂寞冷落。渔樵:渔夫和打柴人
【注释】 次韵和石遗老人赠八百遐龄长句一首:这首诗是诗人在收到友人的赠诗后,为了酬答而作。 知人论世叹茫茫:知道别人的人评断世事的兴衰。茫茫:迷茫、迷惘的意思。 诗格如公逼汉唐:他的诗歌格调像杜甫那样接近汉唐时期。 山谷书工今北宋:黄庭坚的书工技巧现在相当于北宋时期的王羲之。 元龙气壮古南强:陈元龙(字季常)的气势像古代南方的强者一样雄伟。元龙,东汉末年名士张元济,字季平,号元龙。
【解析】 此诗是和汤伯迟先生的赠八百遐龄长句,应是汤伯迟的七律。 其一:下走诗坛分一席,联吟过半白头人。 译文:在下(我)登上文坛后,便与诸位诗人结伴共吟。 注释:下走,谦称自己的地位低微;联吟,指诗歌唱和。 赏析:首句“下走”自谦;“诗坛”,借指文坛,作者登上文坛以后,就与许多名士结交,并和他们一起写诗。 其二:义熙经历情怀合,衡泌逍遥杖履春。 译文:在义熙年间,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
山耸君黄气壮哉,尽多名宿此间来。 江天浩渺登临地,今古纷纶著作才。 无限景行甘执御,何缘晤对与衔杯。 他年野史留佳话,陶社诗人忝共陪。 注释: 1. 山耸君黄气壮哉:形容山势高耸入云,如同皇帝的皇气一般,气势磅礴。君黄,指帝王之气。 2. 尽多名宿此间来:意思是这里聚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名宿,指的是有名望的学者或官员。此间,指这个地方。 3. 江天浩渺登临地:形容江水浩瀚无垠,登高远望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缘起 武肃云礽(yu yun gen),是也非(指武肃公的谥号)?射潮门第仰巍巍(武肃公名云,射潮门第指他的家族,巍巍形容其地位高)。 功名旷代存遐想(功名:功勋和名声;遐想:遥想),富贵何心任化机(化机:造化的机缘,意指天意,富贵不贪图名利)。 逸致每同嵇叔夜(逸致:超逸的情趣或气度),清吟常和谢元晖(元晖:晋代谢安,字安石,有“谢道韫”之称
【注释】 消寒三集赠唐君侣笙二首:作者为唐寅的朋友、书画家唐世基所作的两首《消寒》诗。笙,古代乐器的一种。 风雪长途百里迢,轮驰绝胜马蹄骄:千里路途,大雪纷飞,车如飞驰,胜过人骑着马赶路(“蹄”原作“蹄”,据四库本改)。 全身冻冷心逾热,大地光明景自饶:尽管全身被冻得冰凉,但内心却异常温暖,因为大地光明,景色美好。 游兴浓时冷不怕,诗肠涩后酒能浇:在兴致高昂时,寒冷也不可怕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缘起 注释: - 壬申:指壬申年,即乾隆五十五年。 - 十二月四日:指诗作完成的具体时间。 - 陶社:指文人雅集的场所,如诗社。 - 消寒:指冬日取暖,消解寒冷的活动。 - 第一集:指诗集中的第一组作品。 - 分呈众览:指将作品展示给众人阅读。 - 二十首:指作品中共有二十篇诗作。 - 缘起:指诗文创作或赏析的缘由和目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