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雄才荫耳孙,青年饶有古风存。
本无徐福求仙意,姑作蘧瑗寡过论。
世界惊心罹浩劫,鬼神随处显灵魂。
吾侪设局刊诗后,叠有奇徵未可言。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缘起
注释:
- 壬申:指壬申年,即乾隆五十五年。
- 十二月四日:指诗作完成的具体时间。
- 陶社:指文人雅集的场所,如诗社。
- 消寒:指冬日取暖,消解寒冷的活动。
- 第一集:指诗集中的第一组作品。
- 分呈众览:指将作品展示给众人阅读。
- 二十首:指作品中共有二十篇诗作。
- 缘起:指诗文创作或赏析的缘由和目的。
译文:
合浦郡的雄才才华照耀着子孙,青年人具有古代风韵。
本不寻求徐福求仙之路,姑且讨论蘧瑗寡过之论。
世界震惊于心灵的恐惧与灾难,鬼神到处显现其灵魂力量。
我们设置机关刊印诗歌之后,发现其中有许多奇妙之处,难以用言语形容。
赏析:
这首诗是一组关于文学创作的序言,通过描述诗人的创作背景、动机、主题以及对作品的期待和感受,展示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诗的前两句“合浦雄才荫耳孙,青年饶有古风存”,描述了诗人的才华和风采。合浦郡是一个历史上文化繁荣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出生并成长,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而“青年饶有古风存”则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格。这里的“古风”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诗人通过对这种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第三句“本无徐福求仙意,姑作蘧瑗寡过论”,揭示了诗人的创作动机。诗人并没有像徐福那样去追求长生不老的仙道,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高尚的道德修养方式,即“蘧瑗寡过论”。这里的“蘧瑗”指的是蘧伯玉,一个古代的贤人,他以谦虚谨慎、道德高尚著称,因此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和推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精神风貌的敬仰和学习。
最后两句“世界惊心罹浩劫,鬼神随处显灵魂”,则是对整个人类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诗人感叹这个世界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这些灾难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恐惧。同时,他也观察到了鬼神的存在,它们无处不在,彰显着人类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品质。这里的“惊心”和“灵魂”都是对人性和精神价值的赞美和肯定。
整首诗贯穿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珍视,以及对人性、道德和精神的追求。诗人通过对个人才华、创作动机、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