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琪
【注释】 连州刘公:指唐代名相刘瞻,他曾任连州刺史。唐季:唐朝末年。孤忠:单薄忠心。遗迹:遗留下来的东西。暗荒郊:荒凉的郊外。欷歔:抽泣的样子。九天:天空。报可:批准奏疏。异代:不同的朝代。重:敬重。气节:节操和骨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追怀唐代名臣刘瞻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刘瞻忠贞不屈、为国尽忠的崇敬之情。诗的前四句写刘瞻的忠烈精神;后四句赞颂他的高风亮节。 “溯边城旧相,有唐季孤忠
【注释】 锁院胜重新:锁院是指把学署的庭院门关上,使之成为封闭之地。重新则表示重新开放之意。锁院胜重新,是说学署的门重新打开后,显得更加清幽、雅静。 小有楼台知不俗:小有楼台,即指小楼或亭台等建筑,是文人墨客喜欢驻足的地方,也是他们寄情抒怀之所。知道小有楼台不俗,意味着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冰壶心早涤,岂因风露始生香:冰壶,是一种古代用于洗涤的器具,用冰制成,形状像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时注意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原句。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其意思,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鸾藻、海国、藻缋、光胜景、宾朋。 【答案】 学署鸾藻轩联 风雅托师门,以名臣藻缋丹青,为海国安排 状元宰相诗篇光胜景,喜此地宾朋文字,似日边酬唱
学署喻学斋联 注释:岂曰游目骋怀,荒者辟,塞者疏,皆可见为学之道; 愿作中流砥柱,一拳山,一勺水,已欲障百川而东。 赏析:此联以“学”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上联“学”,指学问、学识,下联则以“中流”“百川”比喻学问的广泛性与深远影响。通过“岂曰”、“愿作”等字眼,传达了作者对于学习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青竹倚靠千竿高,宛如坐拥中佳士; 碧云环绕九曜星,犹如分得海上仙山。 注释: - 青节:指青竹,这里指的是竹子。 - 倚千竿:形容竹子众多。 - 如坐中佳士:比喻自己如同坐在一位优秀的人士身旁。 - 碧云:指碧绿色的云彩。 - 环九曜:环绕着九颗星宿。 - 九曜:古代对星宿的称谓,这里指的是北斗七星。 - 海上仙山:泛指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赏析: 这是一副描绘自然美景的对联。上联“青节倚千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及注释进行思考分析作答。 (1)“登读书台,坐钓鱼矶”,点明作者登临的目的和心情。“钓台”指的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设坛祭天,后人称此地为“诸葛台”;此处指阳山盛文社学联所在地,是读书的地方。诗人登上读书台后,面对山川胜景,心旷神怡,于是便坐在钓鱼矶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钓台”
【诗词原文】 合少壮老以同登,或英俊,或耆年,重赓泮水诗篇,始信作人兼寿考; 立德功言为不朽,亦文通,亦武达,一振边山士气,可知吾道有干城。 【诗词解析】 罗定试院联是一副对联,上联“合少壮老以同登,或英俊,或耆年,重赓泮水诗篇,始信作人兼寿考”下联“立德功言为不朽,亦文通,亦武达,一振边山士气,可知吾道有干城”横批“文武兼备”。 这副对联以罗定试院为主题,上联表达了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尊重与鼓励
【注释】 试院:科举考场。 排来:排列,耸立。 北斗七星:指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在天空中排列成勺状。 泮林芹藻:泮池之边,种植着芹菜、水藻等。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 咫尺:很近的距离。 东风:春风。 春深:春天到来,万物欣欣向荣,景色迷人。 【赏析】 《肇庆试院联》是清朝康熙年间诗人陈维崧所作的一副对联。此联上联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景象:岩石嵯峨耸立,宛如笔峰,北斗七星在夜空中闪烁,分外明亮
【注释】 奉真:唐代著名道士孙思邈。云车:道家炼丹之具,指风火箱。寒泉:冷泉亭。薄酌:浅斟。清:清澈,比喻洁净。 【赏析】 《学署奉真遗迹联》是清代学者朱彝尊为杭州西湖孤山的白云阁题写一联,上联写白云阁的来历和传说,下联写白云阁的自然景色。此联对仗工整,意境幽深,是一首咏物诗。 “学署奉真遗迹”,以奉真遗址,存旧日仙踪,风马云车时一至; “从校士余闲”四句,从校士余闲,荐寒泉薄酌,池莲洲药与同清
【注释】 阳山县:今广东省阳山县城。 昌黎钓台联:指《登贤令山》诗。贤令,即贤县令,贤县令山,在今广东阳山县。唐开元中,阳山令赵昌黎(赵晔)有感于山水之美,作《登贤令山》一诗:“贤县地灵秀,名贤居此中。山川自相映,草木尽皆通……欲言非所宜,聊为游者供。” 三度:三次。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泛指南方。 始兴:今广东韶关市南面的大田县。 蓝关:蓝关山,在今广东连平县东北。 驱鳄文章犹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