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佑
棠棣坡 野树无边阔,萧萧一径穿。 石丛留虎迹,沙外见人烟。 鱼贩三人市,鸿飞八月天。 老农闲剥枣,迟客汲山泉。 译文: 棠棣坡 荒野上的树木无边无际,只有一条小径穿过树林。 石头丛中还留有老虎的足迹,沙地外头可以看到人家的炊烟。 三个鱼贩在集市上卖鱼,八月的天空中鸿雁成群飞行。 老农在闲暇时剥开红枣,客人在山上打水等待。 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一个荒凉而宁静的场景,通过对野树、小径、石丛、虎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鉴赏这首诗歌,答题时,注意分析其内容、技巧和语言特点等。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四句,第一句写山势临近水亭;第二句写白鸥白鹭满沙汀;第三句写柳条待雨仍含冻;第四句写麦意违春未放青。整首诗意境清幽,风格淡远。 【答案】 注释: 平——平稳。 临——靠近。 近——接近。 水亭——水边的小亭子。
秋霁和崔玉阶太史韵的诗句逐句释义如下: 1. 积雨今方歇,晴开九月秋。 - 积雨今方歇: 指经过长时间下雨后,现在终于停了,天气开始晴朗。 - 晴开九月秋: 九月的秋天,天气开始转晴,意味着季节的转变和新气象的到来。 2. 星光明水岸,树影挂山楼。 - 星光明水岸: 明亮的星星照耀着水面,增添了夜晚的浪漫气息。 - 树影挂山楼: 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影子映照在山楼之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野棠初放绿,送子近河桥。” - 解释: 野棠树刚刚绽放出嫩绿的新芽,我们在这里为朋友送行,即将到达河边的桥上。 - 关键词注释: “野棠”,“初放”,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时间,暗示着新开始和新希望。“送子”表示送别的行为,“近河桥”则具体说明了送别的地点,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感。 次句:“此地轻离别,何年慰寂寥。” - 解释: 在这个地方,我们只能轻描淡写地告别
【注释】 汝:我。张潜庵:名张潜,号潜庵,诗人友人。临潼(今属陕西):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探奇癖:爱好奇特的爱好。西来:从西边来。兴自赊:兴致很浓。人情随道路:人情随着路途的远近而转移。春色著莺花:春天的景色明媚,如黄莺啼叫、花朵烂漫。韦曲:地名,在长安城东北。韦氏是唐朝大族,这里指京城一带。诗侣:指有才学的人。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面。半酒家:酒家大半是卖酒的。折柳
初春登北阁送张潜庵游临潼 归程应不远,想在麦花秋。 注释:春天刚刚来临,你即将踏上归途。我想象着麦田在秋季金黄一片的美好景象。 客路枌榆社,家园杜若洲。 注释:你的旅程经过的是枌榆树成荫的地方,而我家乡则是长着杜若草的小洲。 晓风吹梦蝶,春树听鸣鸠。 注释:清晨微风轻拂,仿佛吹动了梦中的蝴蝶。春日里树木间传来了鸟儿的鸣叫。 酒伴君能访,终南有醉侯。 注释:如果你愿意
【注释】钱子璧:诗人的朋友。还江南:回到故乡。别酒:饯别之酒。高馆:高楼上的馆舍。值:恰逢。桃竹杖:用桃花木和竹子制作的拐杖。雨雪木兰舟,指木兰舟上覆盖着雪花。青眼:指朋友间的目光,也比喻知己。白头:白发,代指老人。吴中:泛指江南一带,吴地梅花,早发春意。 【赏析】此诗是送钱子璧还乡之作。前四句写饯别之时,后四句抒发惜别之情。首句点明送别地点在高馆;次句写时间在深秋
登楼开霁色,远近一蝉鸣。 译文:登上高楼,推开窗户,只见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远处传来一阵阵蝉的叫声。 注释:霁(jì)——天气放晴;登楼——登上高楼;开霁色——推开窗子;远近——远处和近处;一蝉鸣——一声声蝉叫;闲读——随意读;巢由传——指《史记·留侯世家》中的两个故事:一是巢父、许由的故事,二是尧让位给舜的故事。 赏析:诗人登上高楼,打开窗户,看到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远处传来一阵阵蝉的叫声
初春登北阁送张潜庵游临潼 暂对河桥,酒后春城柳色新。 萧条廉吏后,飘泊远游人。 挂棹方辞越,驱车又向秦。 故园同逆旅,回首欲沾巾。 注释: 1. 暂对:短暂的停留。河桥:指临潼附近的河流上的桥梁,是送别之地。酒:这里指饯别之酒。 2. 春城:春天的城市,即临潼。柳色新:柳树发芽了,呈现出嫩绿色。 3. 萧条:形容廉吏后的荒凉景象。后:后面,这里指官吏们。 4. 飘泊:漂泊。远游人
【注释】 依依:依恋貌。花下酒:指饯别时的情景。将归:将要回去。故人:老朋友。钓纶:渔竿。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的诗。诗人在告别同学时,满怀深情地诉说了自己的心绪和打算。全篇以“愁”字为线索来写情抒怀。开头二句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神态;接着两句写因久客而思念乡土;第三、四句写将归时恋念故交之情;末两句写自己身陷贫困,欲归不得,只好怅恨离去。这首诗是一首别情诗。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凄婉,言简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