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声声慢 雁边霜醉,鹜外霞烘,亭皋晚变荒寒。 大海珊瑚,枝柯一幅晴澜。 胭脂是谁多买,付西风吹上林端。 绚秋色,比花开二月,加倍鲜妍。 犹记绿阴浓处,有玉奴消受,闲倚阑干。 点缀笆篱,老来红亦嫣然。 香沟怕他流断,诉愁心珍重题笺。 归路远,望斜阳山外有山。 注释: 1. 雁边霜醉,骛外霞烘,亭皋晚变荒寒:形容秋天景色的凄凉和萧瑟。 2. 大海珊瑚,枝柯一幅晴澜:比喻大自然的美如同画卷般绚丽多彩。
垂灯曲户,漏箭丁丁,临明一阵凉雨。 垂灯曲户:形容女子在闺房中静坐等待,用垂灯(即油灯)照亮,曲户即半开的窗户,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孤寂和幽怨。漏箭丁丁: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的水滴声,丁丁作响,这里用以比喻时间流逝的声音,暗示着夜深人静的时刻。 欲起还眠,好梦也愁重做。 欲起还眠:意指女子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想要起床却又留恋床榻,表达了她心中的矛盾和不安。好梦也愁重做:即使有美好的梦境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声声慢·过红梅阁》。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解: 第一首 声声慢 桥边的霜被冻住了,沟水还泛着红色的余晖。清晰地看到影子映到了秋天的边缘。 脉脉阑干,碧城十二遥连 脉脉(意指脉脉含情)阑干,指的是栏杆上挂着的红色帷幕,象征着离别之情。碧城十二遥连,意味着远处的城池仿佛隔着十二重山峦一般遥远。 湘娥倚残清晓,问人间、昨梦何年 湘娥,古代传说中的湘水的女神
诗词名句“蟾窟分霜,蜂窠借蜡,沉烟重捣瑶房。好写鲛绡,休教零落天香”出自清代诗人戴延介的《声声慢·文衡山待诏“仙桂新枝图”,白云外史旧有摹本,并和题句,云岩复写是图,同人皆步原韵,予亦倚声和之》。这首诗通过对一幅描绘仙桂新枝图的作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 诗的开头部分“蟾窟分霜,蜂窠借蜡,沉烟重捣瑶房。”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景象
【注释】 风风雨雨:风风雨雨,指春雨。 暗地相催:暗中催逼。 款留:挽留。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其声凄厉如哭,故又称蜀王杜宇也。 枝头:树枝上。 还恋此日:留恋这大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小令,通过写春天的离去,抒发了词人的伤春、惜春之情。上片写春光将尽之景,下片则写自己伤春、惜春之心。全词语言平易而意蕴深厚,情感真切。 “风风雨雨”,点明时值初春,风雨交加,暗示着春光即将逝去
声声慢 · 九月六日承伯纯吏部招同姚子梁太守、陶矩林司马、桂竹君秋曹集沙萝浦绿雪楼 【注释】 阑:栏杆。过酒:斟酒。帘额:帘子上端,即门楣。八面玲珑:形容建筑结构复杂精致。珑玲:晶莹明亮。节近重阳:指重阳节即将到来。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无多几株松竹,绿阴撩乱新晴。题襟好,算征尘暂洗,诗思难清。 无多几株松竹:指秋天到了,树上的松树和竹子也长得不多了。题襟好,算征尘暂洗
声声慢 · 秋雨酬瞻园同年 荒苔綦迹,落叶诗声,孤檠听雨江关。寂寞鱼龙沧波,独放鸥闲。西风庾愁催赋,剩空园,栖老霜菅。念游旧,有词坛,白雪幕府青山。 楚客悲秋何限,只斑斑,竹泪迸付蕉弹。铜狄摩挲,曾歌汉月移盘。南云梦华重聚,荐吴尊、休泛衰兰。旷吟望,镇哀时、相共岁寒。 注释: 1. 荒苔綦迹:荒凉的苔藓覆盖的痕迹。綦(qí)迹,指痕迹。 2. 落叶诗声:指秋风中落叶的声音。 3. 孤檠听雨江关
【注释】 声声慢:词牌名。 索居简彊村:居住在简陋的村庄之中。 京国旧游:指作者曾经生活过的京城。 檐花残雨,廊叶新霜,愁闻秋尽啼蛩(qióng):屋檐下残存着几滴细雨,长廊上覆盖着一层新雪,秋天快要结束了,蟋蟀叫声令人愁闷。 水石高闲琴尊(juān):在山水间闲坐,一边弹琴,一边饮酒。 岁晚稀逢:一年将尽,难得一见。 隔江乱云催暝(míng):隔着江面,乌云密布,天色已晚。 卧空山,独对寒松
声声慢 · 臞庵抚部晚秋宴席 【注释】 庭柯:庭树。 井干:井字纹的瓦。 萧森:萧条冷清。 幕府:官署。 楚佩兰情:楚地佩玉和兰草之香,比喻香气。 珠履风流:指贵客们穿着华丽的鞋子,举止潇洒。 戟门:古代宫殿前两侧的木柱形门户,此处借指宴会场所。 咏凝香:吟诵芳香。 云开:云散开,天气转晴。 江国:指长江以南地区。 湘梦:指屈原《离骚》中的梦回故国,怀念楚国。 一池晚莲红泛
【注释】 ①人如花瘦:形容憔悴。人瘦得象花朵一样纤细。②梦与云荒:比喻梦境虚无缥缈,不可追寻。③清尊倦领残秋:指酒已喝尽,词人已感到疲倦。④河山无恙:山河平安无事。⑤莽烟尘:指战乱的烽火。⑥还怕登楼:担心不能上楼赏景。⑦书漫卷:指读了很多书籍。⑧白头诗酒,仍滞西州:指自己虽然年老,但诗酒不衰。⑨长望韬戈洗甲:长期盼望战争结束,放下武器休息。⑩奈鲸鲵乍静,萁豆还雠(chái d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