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金壶翻浪,瑶草炊香,松风涧水声声。小注芳茸,春纤缕缕团成。烟涛化为一气,妙天然水火相生。微倦后,似一瓯花乳,春夜瓶笙。 注解: - 金壶:指金色的酒壶,象征珍贵之物。 - 瑶草:一种生长在山中的美丽花草,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松风涧水:形容山间松林和溪水的声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小注芳茸:用小酒杯斟满美酒
【注释】 声声慢 · 补衲庵闻蟋蟀 苔阶咽雨,草阁延秋,夜深人似枯僧。梅子黄时,居然四壁蛩鸣。回栏凤仙花发,变井梧落叶无情。孤灯里,念鹊巢卜岁,雁字知兵。 历历美人名士,诉青春薄命,一样平生。燕子红楼,为卿长叹漂零。前身溧阳仙尉,到白头还做兰成。吟正苦,柝凄凄遥应数声。 【赏析】 《声声慢·补衲庵闻蟋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秋天。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声声慢 · 菖蒲 苔礓净暑,药涧流澌,午风一道清芬。叶叶干将,参差绿就龙文。新芽乍吐努白,又丛丛、芳渚长春。玉泓水,合湘兰风露,采供灵均。 注释: - 苔礓(táijīng):台阶的石头。 - 净暑:清凉。 - 药涧流澌(sī):药泉水在山涧中流动,形成溪流。 - 午风:正午时分的微风。 - 叶叶干将:每一片叶子都干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参差绿就龙文:参差不齐地长出了绿色的叶子
【解析】 本词是宋·陈亮的咏雨诗。这首词以“声声慢”为题,从听觉、视觉、触觉三方面描写了雨的声响、色彩、形态和动态等。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对雨景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 “鸦翻落日”“电笑群山”,写天晴时,乌鸦在落日余晖中翻飞,闪电划破长空。这两句写出了天气由阴转晴的景象,同时暗含着作者希望天下百姓能够重见天日的心情。 “作势翻停,一灯蚊乱萧斋”,写雨势渐小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张孝祥的《声声慢·荷池清晓》。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睡红乍洗,凉翠新装,清晨出浴华池」: - 睡红:形容荷花在初醒时呈现的颜色如同刚醒来的人一样红润。 - 凉翠新装:指荷叶上覆盖着一层清新的水汽,像是穿上了新的绿衣。 - 清晨出浴华池:早晨时分,荷花从梦中醒来,露出水面,仿佛是在水中沐浴一般。 2. 「露影含娇,无人故作风欹」: - 露影含娇
译文: 兰花香四溢,莲步轻盈,女子缓缓下朱楼。忽然间看到陌生人,急忙转身悄悄掩住双钩。踏青的凤鞋新换,倩谁扶红板桥头?娇羞一蹴看秋千欲上,斜飐含羞。 犹记吴宫旧事,算空廊绝响,艳迹都休。金缕提来,香阶划袜应愁。余音不闻花外,试偷量、苔印痕留。帘幕静,听裙边点拍,刚按梁州。 注释: 1. 兰屉(chu): 形容香气四溢的样子。 2. 得得莲趺(fú):形容步伐轻盈,好像踩在荷花的花瓣上。 3.
【注释】: 1. 声声慢(sēn shēn suàn):词牌名,又名“醉东风”、“秋夜月”,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2. 鬟丝:指女子的头发。 3. 枕印黏红:指女子睡觉时压在枕头上的手指印儿是红色的。 4. 溜也无心:指流水无心恋尘俗。 5. 绣床:绣花床上。 6. 朝来:昨天。 7. 鹦哥:鹦鹉。 8. 檀郎:男子的美称,泛指爱人。 9. 佯笑掷:假装笑嘻嘻地扔掉。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华阴寂寂,月底珊珊,今宵微恨来迟。感帨芳心,金铃吠犬先知。因风玉珂吹起,莫墙东、翠竹轻筛。听渐近,似霓裳仙队,遥降灵妃。 - 华阴寂寂: 指寂静无声的夜晚。 - 月底珊珊:形容月光皎洁明亮。 - 今宵微恨来迟:今天夜里有些遗憾因为来得晚。 - 感帨芳心:触动了美好的心灵或情感。 - 金铃吠犬:描述狗儿因为铃声而兴奋地吠叫。 - 因风玉珂吹起:随着风的声音
牵萝人瘦,倚竹天寒,故山丛桂谁留。 【注释】:牵萝:攀援藤萝。“人”字是虚词。 倚竹天寒:形容天气寒冷,竹子也显得更加冷清。 故山:故乡。 丛桂:桂花丛生的地方。 谁留:谁来留? 赁庑(pán wǔ):赁屋。庑是后檐下的廊房。 婿乡小隐:丈夫所居住的乡间别墅。 菱花:菱花镜。指女子的梳妆用具。倩:请。 黛:黑眼珠。上眉痕、总带些愁:眉毛上描画着淡淡的黛色,总带有一些忧愁的神情。 玉梅开矣
【译文】 缕金带的项链,串着麝香和团香,双环臂上的玉镯压在玲珑的手镯上。击玉的声音清脆而响亮,檀木制的琵琶小拨子正按在胸前。偷偷地呵气忍俊不禁,想着她躲藏的样子,笑着去抓屏风。怜惜昨夜她触电般地被电到,鸳睡初浓。 难得完全舒展开皓腕,正酒边揎袖,低拂金钟。才卷起犀牛角的钩子,知道她在帘栊外。抱着沈郎腰瘦,最销魂,微格丁冬。禅又破,看万花飞也,情观先通。 【赏析】 《声声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