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解析】 本词写秋夜闻蛩,借秋声抒写羁旅乡愁。全词上片写秋声之来处,下片写秋声之感受,结构紧凑。“萧萧飒飒,惨惨凄凄”两句写秋声之来处,由“声”字入手。秋风萧萧,飒飒作响,这风声是来自哪里呢?“飞来何处秋声。”这是对前两句的追问,也是诗人的疑惑,表现了诗人对这秋声的好奇。“似雨还风”,点明风声与雨声相似,而又有不同,写出了秋声的复杂性。“梧桐叶底寻声。”这一句承上启下。梧桐树的落叶发出飒飒的响声
【注释】: 1.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秋声”、“秋雨霖铃”、“百字令”等。双调,一百零三个字,上片十句五平韵,下片十一句六仄韵,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一叠韵。 2. 仿竹山: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秋声赋》。 3. 远雁悲鸣:远处的大雁在鸣叫,声音哀婉凄凉。 4. 哀蝉暗咽:秋天的蝉在低声吟唱,声音低沉而悲伤。 5. 销魂齐作秋声:形容秋天的声音让人感到销魂落魄(即心醉神迷、无法自拔)
【注释】 ①鹤船:载人乘船到外地。鹤,代指鹤船;②补壁(bì):修补墙壁。③野涧侵篱(jìn lí):野涧流进园篱。④鸢肩(yān jiān):形容人瘦削、高耸如鸢。⑤苍藤:青绿色的藤蔓。⑥泥饮:在泥土里饮水。⑦三两鸥盟:几只鸥鸟结成的同盟。⑧麻姑:传说中的长寿女仙。沧海:大海。⑨且尽醉:暂且畅饮。⑩残睡未醒:酒醉后还未醒来。 【译文】 荒凉的城壁上修补了墙壁,野涧侵满园篱
声声慢 · 赋白菊寄洗红仙馆 秋痕欲化,冷梦初圆,闲庭似带新霜。病起西风,眉印浅褪宫黄。徐娘渐羞剩粉,问何时、偷种柔乡。明月底,怪飞来寒蝶,无处寻香。 姑射仙姿何处,记红萸乌帽,看舞霓裳。酒晕全消,篱外懒送瑶觞。疏灯漫怜鬓影,伴羁愁、闲过重阳。怕瘦损,卷帘人、依旧淡妆。 注释: 1. 秋痕欲化:指秋天的景色已经接近尾声了。 2. 冷梦初圆:指冷清的夜晚刚刚开始变得温暖。 3. 闲庭似带新霜
声声慢 · 星洲白蔷薇盛开感赋 【注释】 玉环:杨贵妃,唐玄宗宠妃。 阑干:横木,栏杆,此处指栏杆上的花。 珊珊有恨无力:形容女子含情脉脉,却无计可施。 风色:风的情调。 深径:幽深的小径。 墙北:院墙北边。 春去也:春天已经过去了。 绿连天:绿色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天空中。 吴宫:吴国的宫殿,泛指江南地区。 闲梦暗伤南国:在梦中悄悄地悲伤南方(这里特指宋朝)的国家。 珠帘:用珍珠制成的帘子。
声声慢 · 己卯除夕 钟声催句,笠像题图,消磨残剩光阴。腊鼓催年,山人庭户愔愔。戎家约悭守岁,酒赊来、婪尾孤斟。寒不寐,想花街裙屐,阗溢江浔。 【译文】 听钟声催动词句,仿画中题写图章,消磨剩余时光。腊鼓敲响迎接新年,山村人家宁静安详。戎家的约定吝啬守岁,赊来的美酒最后一口独饮。冷夜难眠,想象花街的裙屐喧闹,江面波涛翻滚。 渡海东风旧织,著篱桃红笑,尚趁冬深。露布昆仑,先期有客关心
声声慢 · 木芙蓉 蜀垣围锦,孟帐渲罗,香薰气暖逾春。采涉江迟,芳搴木末湘魂。宿妆脂残粉,剩倚阑干,总是娇颦。衣裳想,拟唐宫吴苑,醺醉晨昏。 何事颜客百变,学鹅黄装好,又换蛾螓。性本宜霜,拒霜错唤词人。专城众仙有约,主群芳、何地移根。寒讯急,冷枝头、结子梦痕。 注释: - 蜀垣:指四川一带的城墙。 - 孟帐:古代的一种帐篷。 - 罗:丝绸。 - 熏:用香料熏烤。 - 逾:超过。 - 采:采摘。
【注释】 松钗:松花簪。石发:石头上长出的草。双乔:双栖的乔木。妆楼:女子装饰的楼阁。罗带凉飘:指秋夜,凉爽的秋风使人感到丝丝凉意。蛩(qióng)帘:蟋蟀的鸣声。冰丝:冷丝。商音: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音。离骚:屈原所作的长诗,多写其怀才不遇的感慨。青天:天空。银汉影高:银河显得格外明亮、高远。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上片写景,写秋庭中的景象和女主人公的情思,下片写人,写女主人公的幽思与孤寂
声声慢·秋声 无人庭院,有梦帘栊,昨宵蝉鬓先凉。瑟瑟萧萧,清清冷冷昏黄。不知是风是雨,是疏桐、还是幽篁。挑灯坐,更月边短笛,吹起邻墙。 闲向栏干悄倚,正玉簪开遍,露静闻香。管领芳阶,花阴添补啼螀。谁家捣衣归去,锦迥文、织恨空房。眠易警,最高楼、从此夜长。 注释: - 无人庭院:指一个人独自在院子里。 - 有梦帘栊:意思是有人在帘子上做梦。 - 昨宵蝉鬓先凉
【注释】 游丝弄暝,波影摇寒:傍晚时分,细长柔弱的柳条飘荡在江面上摇曳。 伤春人在兰舟:伤春的人坐在小船上。伤春:因季节变迁而感伤春光消逝。 倦枕重听,无奈梦与云流:困倦了,又重新听着船橹声,但是,那如云一般缥缈不定的梦境却总是无法捉摸。 东风一枝正缓:春风中柳树的枝条刚刚舒缓。 算垂杨、犹学轻柔:估计垂杨柳还是那么柔嫩轻盈。 凄咽处,带斜阳远水,脉脉悠悠:凄厉婉转的声音传来,带着夕阳映照的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