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注释】: 声声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声声慢》,词调名。又名“醉花间”。双调,六十字,上片八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六平韵。《花草粹编》卷二引《古今岁时杂记》云:“汉元帝后宫既多,不有以娱,乃使宫人学歌舞,以乐闲暇。尝使人戴入宫,又不得具服御珍膳,惟以瓜果刀尺梳篦针拂为戏。其主曰‘乐府’。后用为词牌。” 琵琶峰下,云雨台边,似曾亲见瑶姬。缥缈氤氲,宛如荐枕当时。只是先王曾幸,怎襄王
春心炼雪,腻靥凝酥,韶华淡到无痕。本色天然,清艳肯映朱门。吟边又来瘦鹤,认疏香、应误黄昏。瑶台畔、问冰霜多少,酝酿仙根。 注释:春天的心情就像炼制过的雪一样晶莹剔透,肌肤细腻光滑,如同凝结的油脂。青春年华淡泊如水,消失得无影无踪。保持自己的本色,自然而清新,不愿被华丽的外表所掩盖。 一任闲评轻薄,有澄潭明月,自证前身。梦中醒来,梨花已经飘落,春意已逝,我懒得去对着美酒。月光洒在玉石台阶上
【注释】 声声慢:词牌名;千愁不断,万恨难平,天公代为传到。塞断闻根,刚自强宽秋抱。居然似潮有信,荡虚空、骚情多少。蓦地起,凭山哀浦思,把人心搅。 已是伤春病夏,好消息、那听按时来报。大造何言,随处篁吟松啸。惊回大千醉梦,要商量、岁寒共保。莫等闲,仿欧阳篇赋算了。 【译文】 连绵不绝的忧愁,难以排解的怨恨,仿佛由天公代为转达。关山阻隔,听不到消息传来。秋天的天气,像江河一样汹涌澎湃
【注释】 1.声声慢:词牌名,又名“醉太平”。双调,一百零八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2.余幼年从嫂读:我小时候跟随嫂子读书。余:我。 3.偶检慧福楼遗集:偶然翻阅慧福楼的遗散书籍。检:搜寻。 4.寄余小令:寄来给我的小诗。 5.诵读数次:反复多次地阅读。 6.两阕(què):两首诗。 7.炉烟拨尽:指火已熄,炉中烟气已经吹尽;比喻时光流逝,人事已非。拨尽:完全燃尽。 8.莲漏催沈
【注释】 幽然:幽雅。 浑迹尘寰里:混同世俗的尘世之中。 碌碌毫无味:指人生平庸、无趣味。碌碌,平凡;毫无味,没意思。 云飞电杳: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如闪电般地消逝。 遗章:前人的诗词歌赋。碧窗:青色的窗户。碧窗中,指书斋或书案。 眉端愁结千行柳:比喻愁肠百结。愁结,忧愁积聚在心头。 日觉容颜瘦:每天感到自己的容貌一天天地消瘦。 柔肠:柔软的肠子,这里代指心肠。 颠倒(duān diāng)
【诗句释义】 声声慢 · 七夕怀女 红烛光分,绿窗梦醒,银河宛转微明。立到桐阴,深宵玩赖无声。花开乱萤如豆,听莲街、衙鼓轻轻。最可叹,竟紫鸾杳信,青鸟难凭。 冷落空庭飞絮,看双星黯澹,眉月微横。云掩仙山,何其缥缈难登。长梯若能渡我,仗心香、默默通诚。惟惧这,溽暑蒸人,难耐断更。 【译文】 红烛光散,绿窗梦醒,银河宛转微明。站在梧桐树荫下,夜深人静时却毫无声响。花丛中乱飞的萤虫就像豆子般大小
诗句释义: 1. 桂萼枝头,飞琼楼畔,金光闪烁方浓。梦入庄周,归时两翼轻松。瑶池露华乞得,庆亲年、寿与山同。褰袂至,又承欢如昨,舞彩堂中。 - 桂花(桂萼): 指秋天盛开的桂花。 - 飞琼: 传说中的仙女名。 - 金光: 形容桂花或桂花的香气非常明亮。 - 庄周: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里的比喻可能是说桂花的香气像庄周梦蝶一样虚幻而飘渺。
【注释】 冰簟(diàn):竹席。簟,竹席。炎:炎热。纱闱(wéi):纱帐。帏(wéi)前:指帘子前。更: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岑寂:寂静无声。桐阴:梧桐树的树荫下。朦胧(méng lóng):模糊不清的样子。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苗条秀丽。霞光焕(huàn)焕发:形容光彩闪耀夺目。霞光:朝霞。天孙:织女星,这里比喻织布的人。彩结晶瑛:彩色像玉石一样晶莹。鸦(yā)报晓:报晓的乌鸦叫声。
【译文】 秋日里,我寻觅了又寻觅,行走了又行走,朝暮之间都感到悲伤。树叶纷纷飘落,是秋天的气息,早就传来消息。还添了几许愁怨,那冷砧声与胡笳声急促。向耳边,诉说着幽深的情意,这种滋味又有谁能了解? 蟋蟀在地下鸣叫,鸿雁高飞天空中,愁绪积累。露水湿透篱笆花丛,几次攀折。还没有下雨云就已阴沉,竹林小径先已昏暗。银壶更催促着漏声,隔着帘幕听到滴滴答答。独自一人,拥着被子,安稳地睡却睡不着。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把握诗歌的内容情节,理解诗中的意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声声慢 · 闲步郊原,追念彊村翁,凄然成咏”意思是:我闲步在郊野,追念彊村先生,心中凄凉感慨不已。“碧将山断”“红带霞分”是说山被碧色映衬,霞被红色的彩云环绕;“登临何限沾衣”,登高远望,衣襟沾满山色和天边的晚霞。这里用色彩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