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觅觅。坐坐行行,朝朝暮暮戚戚。万叶飞黄秋意,早传消息。还添暗恨几许,有冷砧、和笳声急。向耳畔,诉幽情,此味阿谁能识。
蛩地鸿天愁积。冷露湿,篱花几回攀摘。未雨云沉,竹径已先觉黑。银壶更催漏点,隔帘听、隐隐滴滴。独自那,拥絮被、眠稳不得。

【译文】

秋日里,我寻觅了又寻觅,行走了又行走,朝暮之间都感到悲伤。树叶纷纷飘落,是秋天的气息,早就传来消息。还添了几许愁怨,那冷砧声与胡笳声急促。向耳边,诉说着幽深的情意,这种滋味又有谁能了解?

蟋蟀在地下鸣叫,鸿雁高飞天空中,愁绪积累。露水湿透篱笆花丛,几次攀折。还没有下雨云就已阴沉,竹林小径先已昏暗。银壶更催促着漏声,隔着帘幕听到滴滴答答。独自一人,拥着被子,安稳地睡却睡不着。

赏析:

词人用“声声慢”三字作为篇名,点明全篇基调,即词人对秋夜的悲凄感受。首句“重重觅觅”四字直承“秋情”,写词人秋夜独坐的情景。“坐坐行行,朝朝暮暮戚戚”六句,从时间方面写秋夜的凄清。“戚戚”二字,既表明词人因秋风、落叶而感怀,也表明他因秋夜而孤寂。这六句为下片蓄势。

过片“万叶飞黄”两句,承上启下。“飞黄”指落叶疾速飘扬,“暗恨”指词人因秋风而引起的怨恨。“几许”二句,写词人在寒砧声、胡笳声的催促下,辗转难眠,愁绪难排。“向耳畔”三句,写词人向耳际倾诉衷肠,以诉愁苦。这三句是全词抒情最集中的部分,其中“此味”一词意味深长,既写出了秋夜的清寂、凄凉,又表现出词人因之而产生的孤凄、悲凉之感。

“蛩地鸿天愁积”两句,进一步描写词人的愁苦之情。“蛩”、“鸿”均指蟋蟀、大雁,“愁积”则形容词人心中积满愁苦。“冷露湿,篱花几回攀摘”两句,写词人深夜不寐,起身攀折篱花以解愁闷。“未雨云沉”二句,写词人出门时天色已晚,只见竹径早已笼罩在黑暗之中。这两句是实写。“银瓶催漏”一句,写词人闻漏声而起,见窗外有水滴之声而惊觉夜深。这一句也是虚写,是作者想象中的一幅幽静的画面。“独自那”两句,是说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这首词语言清丽,音节和谐,意境凄婉,感情深沉,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咏秋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