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枝偃雪,翠盖生涛,翛然长覆荆柴。
藓径荒凉,谁同解带藤斋。
生愁岁寒人少,对高阴、自踏吴鞋。
听屋角,正秋风乍起,落遍疏钗。
回忆居名藏史,但莓墙石井,往迹沉埋。
剩有枯鳞,年时落落霜阶。
苔花半凝碧甃,照清泉、瘦影幽佳。
伴诗老,看小窗、诗卷新排。

声声慢 题诸草庐宫赞高松对论图

苍枝偃雪,翠盖生涛,翛然长覆荆柴。
藓径荒凉,谁同解带藤斋。
生愁岁寒人少,对高阴、自踏吴鞋。
听屋角,正秋风乍起,落遍疏钗。
回忆居名藏史,但莓墙石井,往迹沉埋。
剩有枯鳞,年时落落霜阶。
苔花半凝碧甃,照清泉、瘦影幽佳。
伴诗老,看小窗、诗卷新排。

【注释】:

  1. 苍枝偃雪:形容树枝上覆盖着积雪。
  2. 翠盖生涛:形容草木丛中生长出的波浪一样的绿色植物。
  3. 翛(xiāo)然长覆荆柴:形容树荫覆盖下的荆条被遮住了。
  4. 藓径:指长满了青苔的小路或台阶。
  5. 解带藤斋:形容自己穿着宽松的衣服,如同解开腰带一样自由自在。
  6. 吴鞋:古代吴国的鞋子,这里借指江南地区的鞋子。
  7. 秋风乍起:形容秋天的风突然刮起来,带来萧瑟之感。
  8. 莓墙石井:形容墙壁上爬满了莓子植物,地面上有石头井。
  9. 往迹沉埋:表示过去的足迹已经深深地埋入土壤之中,无法追寻。
  10. 枯鳞:指水中的鱼虾等生物在冬天变得干瘪的鳞片。
  11. 霜阶:形容台阶上有霜冻凝结成的水珠。
  12. 苔花:指苔藓上的花朵。
  13. 碧甃(zhòu):青色的砖瓦。
  14. 瘦影幽佳:形容苔藓上的花纹形态优美而纤细。
  15. 伴诗老:陪伴着诗人,与诗人一同欣赏诗歌之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抒情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首句“苍枝偃雪,翠盖生涛”,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苍劲的树枝上堆积着雪花,茂密的树叶上仿佛掀起了波涛般的绿意。这两句诗通过色彩和动态的对比,营造出了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接下来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氛围下的自然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事。“藓径荒凉,谁同解带藤斋?”以荒凉的苔藓小道和悠闲自在的文人形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生愁岁寒人少,对高阴、自踏吴鞋。”诗人感叹岁月无情,只有独自行走在冷清的小路上,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样子,心中充满了忧愁。“听屋角,正秋风乍起,落遍疏钗。”则进一步渲染了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接下来的八句,诗人转而描绘了记忆中的历史遗迹。“回忆居名藏史,但莓墙石井,往迹沉埋。”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回忆,但现实中的遗迹已经被岁月所掩埋,无法寻觅。“剩有枯鳞,年时落落霜阶。”则通过描写残存的鳞状物体和霜降时节的台阶,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最后六句,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苔花半凝碧甃,照清泉、瘦影幽佳。”描述了苔藓上的花朵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映照出清澈泉水中的影子,显得格外美丽。“伴诗老,看小窗、诗卷新排。”则表达了诗人陪伴着诗人一同赏诗、品味生活的愉悦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