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花瘦,梦与云荒,清尊倦领残秋。坠叶风中,啼鹃唤起闲愁。河山纵然无恙,莽烟尘、还怕登楼。书漫卷,甚白头诗酒,仍滞西州。
长望韬戈洗甲,奈鲸鲵乍静,萁豆还雠。佩委兰衰,谁哀无女高丘。便教片帆归去,问故山猿鹤都休。情正苦,听创鸿声度蓼洲。
【注释】
①人如花瘦:形容憔悴。人瘦得象花朵一样纤细。②梦与云荒:比喻梦境虚无缥缈,不可追寻。③清尊倦领残秋:指酒已喝尽,词人已感到疲倦。④河山无恙:山河平安无事。⑤莽烟尘:指战乱的烽火。⑥还怕登楼:担心不能上楼赏景。⑦书漫卷:指读了很多书籍。⑧白头诗酒,仍滞西州:指自己虽然年老,但诗酒不衰。⑨长望韬戈洗甲:长期盼望战争结束,放下武器休息。⑩奈鲸鲵乍静,萁豆还雠(chái dòu):奈何战争刚刚停息,那些残害百姓的敌寇又起而报复了?①佩委兰衰:佩剑下垂,形容心灰意冷。⑩高丘:指坟墓。13片帆归去:指乘船离去。①故山猿鹤都休:指故乡的山水都不复存在,也即家乡已不再存在。④情正苦:心中非常痛苦。⑤蓼洲:在今江西萍乡县东北。⑥鸿声度蓼洲:鸿雁叫唤的声音传遍了蓼洲,是说鸿雁传书。
【赏析】
本篇为辛弃疾晚年退居江西时所作。此词以《楚辞》“悲余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为韵脚,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起首两句写诗人容颜憔悴、心情抑郁,借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
第三句点明时间。“残秋”,指秋天已过,冬天将至。诗人用“倦领”二字,既表现出酒量有限,也是对自己年岁增长的一种自嘲。下句“风中坠叶”喻指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啼鹃唤起闲愁,则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愁绪和悲哀。
四句写诗人登楼远望。这里,“登楼”二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指诗人登临高楼,眺望江山;虚写是指诗人凭吊故地,感伤今非昔比。这一句中,不仅把诗人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更为具体、深刻,而且通过“河山纵然无恙”、“还怕登楼”等词语表明了作者忧患深重的心情。
五、六两句写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还怕登楼”,是说国家还没有完全安定,因此诗人还是担心着不能登楼赏景;“鲸鲵乍静”,则是说暂时的战争平息之后,那些残害人民的敌寇又起来作恶了。这两句从两个方面反映了国家的动乱局面,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
七、八两句写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佩委兰衰”,是说佩剑垂落,形容心灰意冷;“谁哀无女高丘”,则是指没有儿女能为母亲守丧送葬,从而抒发出对现实的不满。
九、十两句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便教片帆归去”,是说如果能够乘着小舟归隐田园生活该多好;“问故山猿鹤都休”,是说如果故乡的山水都不复存在该有多好。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渴望过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的愿望。
末二句写诗人内心痛苦的感情。“情正苦”,是说心中非常痛苦;“听创鸿声度蓼洲”,则是说听到鸿雁的鸣叫声音传来,就想到自己的故乡已经不存在了。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这首词在艺术上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它运用了比兴手法。作者在词中大量引用了屈原的诗句,通过这些古典诗词,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其次,它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以及自身的境遇所产生的感慨。此外,这首词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叠字、对偶、排比等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