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实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名句的要求,然后依据语境和提示信息辨明句子的意思,再找出相符合的诗文。解答此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凋丧”的“丧”,“妍绿”的“妍”。 【答案】 译文:西风萧瑟,吹落了落叶,那凄凉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响起。我忽然发现,那些曾经陪伴着我度过岁月的树木,已经离我而去了,我的心情也变得异常沉重。我静静地坐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题为《感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译文、注释和赏析。 译文: 叹息苍天何其神秘与伟大,万物生死循环总归疑惑。 青女散下霜雪,大地万物皆已蛰伏等待。 聪明人追求功名,愚蠢的人只希望获得微薄俸禄。 伟大的事业需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智慧的人总是努力而拙速的人则常常迟滞。 我回忆自己的生平经历,使我感慨万千。 曾经言说远征,穿着貂裘披文縠,骏马比騄耳
这首诗是王烟客先生的长白山画歌。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泰山东北的山势雄伟,副岳巍峨而肃穆。 2. 茂陵刘郎封禅的地方,金枝玉叶曾经绵延不绝。 3. 太常兴到山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千峰万壑相互连接。 4. 黑气淋漓,走风雨;笔痕缥缈,生云烟。 5. 会仙崔嵬三千仞,山峰高耸如同剑立,树木倒悬。 6. 大谷两嶂更奇绝,有的如狮子般吼叫,有的像大象般沉睡。 7. 源源不断绣江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滕王阁序》中的一部分,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一个四字的短句。下面是诗句的翻译以及对应的注释: 1. 惆怅故乡秋,西风破茅屋。蓬蒿满阶除,凄怆墄下竹。 - “惆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 “西风破茅屋”形容秋风凛冽,吹破了简陋的茅屋,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 “蓬蒿满阶除”意味着庭院中的台阶被野草覆盖,增添了一份荒凉之感;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雨后》。诗中描绘了雨后山景的宁静美好,以及作者在亭中独自饮酒赏月的情景。 诗句释义: 1. 雨歇山欲暝,夕阳在鸟背。 - 雨停了,山似乎要黑了,夕阳在鸟儿的背上。 - 注释:雨歇,即雨停;暝,天黑了;鸟背,鸟儿的背部。 2. 孤亭淡清秋,花木有余态。 - 孤独的小亭在秋天显得格外清新,花木依旧生机勃勃。 - 注释:孤亭,孤独的亭子;清秋,秋天的景色;有余态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是赏析。 “小径穿深树”,意思是小路穿过深深的树林。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卷:一条小路穿过密密层层的树林,一直延伸到山崖边。 “临崖四五家”,意思是在悬崖边上有四五户人家。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眼前所见到的景色:他站在路旁,只见山崖边上有几户人家。 “泉声天半落”,意思是泉水的声音从天空传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鉴赏诗词要遵循以下方法: (1) 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诗词中的相关意象、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来理解作品。 (2) 把握意境:注意抓住诗歌中表现情感的物象,如“桃花”“柳”“春禽”等,体会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 (3) 赏析技巧:从修辞、表达技巧、结构布局、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4) 分析作用: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
会仙山 峻极中峰此独幽,天低日见白云浮。 西来岳色孤烟秀,东望沧波一勺流。 金简坛迷虚夜月,赤松迹杳凛高秋。 不知山顶何年辟,流水柴门胜概留。 注释: 1. 峻极中峰此独幽,天低日见白云浮:指会仙山在群峦之中最为险峻,云雾缭绕,显得格外深邃幽静。 2. 西来岳色孤烟秀,东望沧波一勺流:指站在会仙山上,可以欣赏到西边的美景,如孤独的烟云;同时可以看到东边的大海,如同一瓢水波。 3. 金简坛迷虚夜月
姑射仙人绰约形,初承帝命入天庭。 霜清玉斧催修月,水冷银河看种星。 汉女骖鸾云作旆,湘妃媵鲤雾为軿。 金泥秘箓新雠罢,诏锡长生亿万龄
休将风土问山翁,欲习山翁莫惮穷。 有径皆穿红树里,无人不在白云中。 花香鸟语随时变,水色岚光到处同。 夜半柴门常不闭,南村颇有太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