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
【注释】 此味:指菜园里种出的菜。知:懂得,了解。绿野:指菜地。亲身:亲自动手。苍生:指普通百姓。面色多:脸上的表情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菜圃门联”的即兴之作。上句“此味易知”,意谓菜的味道容易知道,下句“但须绿野亲身种”,则强调只有亲自动手种菜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菜的味道。下句“对他有愧”,意思是说,如果自己不能亲自种菜,就对那些种菜的农民有愧。下句“只恐苍生面色多”
注释:除了诗书之外,我还有什么嗜好呢?只有对于山水,我才能心安理得。 赏析:此首咏物言志诗,作者通过赞美法海独好山水,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富有诗意
这首诗是方望溪(即方孝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对同乡友人的赠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六经治世非土苴(jū),相期津逮窥垠涯(yin jiá):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和《春秋》)治理国家并不是轻率的事情,我们应该期待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它们。垠涯(yin jiá)意为边际,指学问的边界。 2. 抉经之心不易得(jué jīng zhī xīn b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读懂诗句,把握诗中形象;然后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最后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几湾清浪接平溪,一棹烟波两岸齐”,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几处弯弯曲曲的河流与远处的平缓溪水相连接,一艘小舟在平静的水面上行驶,仿佛是随着船儿的前行,江面的波浪也相应地起伏。“棹”字写出了船行之快,“接”字写出了江流之宽
【注释】 郊:郊外。犁:农具,这里指耕地。亚旅:指《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什》。陇畔:指田边,也泛指农村。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任河南布政使期间,描写了春天耕田的场景和农民的辛苦生活。首联写春耕的繁忙景象;颔联借杏花、柳枝来比喻农民的生活状况;颈联写农民自足田园业,千耦同歌亚旅诗;尾联写农民艰苦的生活状况,圣人知道。此诗表现了诗人关心农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首句“肩舆咿哑”四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咏怀 - 丈夫不苟得: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利的态度,认为作为男子汉,应该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而不是仅仅贪图物质财富。 - 自处审所难: 这句表明作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要有清醒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方式,不能逃避问题或者随波逐流。 - 多愿长恻恻:
诗句释义: 1. 下策取富贵 -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和地位。 2. 上策学神仙 - 指通过学习或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追求精神上的超越。 3. 二者成两失 - 指追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完美,最终可能两者都失之交臂。 4. 相将食与眠 - 形容生活无趣、枯燥,只为了生存而活着,没有更高的追求。 5. 谋身贵有术 - 强调个人生存和安全的重要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或策略。 6.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把握全诗大意,再根据要求作答。 清明祭扫毕有感:清明节过后祭拜完毕有所感慨。石桥西下白杨堆,宿草初从暖气回。石桥西下,是墓地所在;白杨堆,是坟地周围的景物。宿草初从暖气回:宿草,是坟墓上长着的野草;暖气,指春天暖和时气温上升,使泥土中的水分蒸发成水气
【注】中丞:官名,御史大夫的副长官。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是饯别学使中丞法渊若而作的。法渊若在江南任官期间,以清廉为人所钦敬,所以作者赠诗以表敬意。全诗四联,每联一意,前二联写景叙事,后二联抒情,并点明饯别的目的。 “已教干莫息锋铦”,意思是说:既然已经告诫你不要停歇你的锐气,锋芒毕露了。干莫:干戈。铦(xín):锋利。这句是说:不要因为你的锋芒太露而有所收敛。 “辙遍江南众所瞻”,意思是说
【注释】 1. 天道: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如昼夜更替、四季更迭等。 2. 人事:人世间的各种事务和变化。 3. 造物:大自然。 4. 讵(jù):岂,表反问语气。 5. 勿:不要。 6. 得者欢:得到的人会高兴,失者哀伤。 7. 凉风:秋风。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面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前四句为第一段,感叹宇宙的自然法则;后四句为第二段,告诫人们要超脱得失,保持平常心。全诗语言朴实,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