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可则
这首诗是送杨鄂州安南职方使时所写,诗中描述了皇帝在位期间的太平景象,以及杨鄂州前往安南的经过。 译文: 皇帝在位七年,九州四海歌太平。 乌弋黄皮禀汉代,旅獒越雉来周京。 安南君长处炎徼,北面久已输忠诚。 前年玺书予封爵,吾宗学士立阉曾南征。 归来陈风对宣室,为言此地无兵争。 鹦鹉鱼游浪泊水,庵罗果熟安阳城。 今年羽书忽驰至,族类不合仇相倾。 蛮王更制略下邑,都尉倔强投昆明。 凭陵三郡势莫敌
【注释】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铜柱:指汉宣帝时设置的“汉越共界”铜柱。千岁:很久,很久以后。壮哉:多么雄浑啊。尔:你。同英声:与英雄并称。呜呼:叹词,表示惋惜之情。男儿:有志向的男子。万里:远游,远征。远游志亦足:有远行出征的壮志也就足够了。蜗庐:蜗庐,小屋子。局蹜(yín jué):局促不安。虚吾生:虚度一生。 【赏析】 此诗首联写杨由为安南都护使时,以伏波将军马援自况,赞其雄才大略
【诗句释义】 长安城四月的天气,细雨纷纷,春寒逼人。早晨起床推开窗户,看到庭院中的槐树,树叶刚刚由黄变绿,微风中轻轻摇曳。鸟儿在树枝上鸣叫,好像在寻找栖息的地方。天空没有夏云遮蔽阳光的炎热,春天的气息渐渐消失,只有清冷的春风拂面而过。 【译文】: 长安城四月的细雨,春寒逼人。清晨起床推开窗户,看到庭院中的槐树,树叶刚刚由黄变绿,微风中轻轻摇曳。鸟儿在树枝上鸣叫,好像在寻找栖息的地方
【注释】 吴渔山:即明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戏曲家吴宽,号渔山。余:我。营丘早雪图:指吴宽为友人所画的一幅早雪图。 【译文】 吴渔山这个隐士不出山,偶尔来访燕市还关着门。 挥笔泼墨自得其乐,为我打开心扉展笑容。 鹅溪山水如营丘,积素凝寒水半江。 残枝拂地冻欲僵,有客孤舟疾驶去。 芦叶萧萧风乱飞,千山寒色伴斜晖。 此翁掉头颇解事,天地已闭人当归。 不然访戴意也适,岁寒兰芷应须惜。 多谢山人冰雪心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的《题赵承旨击鞠图》。以下是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至元一幅鹅溪绢,四尺不满三尺余:描述的是一幅用鹅溪(今浙江金华)所产的绢做的画。"至元"指的是元朝时期,"绢"指的是一种纺织品,这里指画布。 2. 翰林承旨颇好事,绘取击鞠为斯图:翰林承旨喜欢绘画,于是以打鞠为主题绘制了这幅画。"翰林承旨"是指皇帝身边的文臣学士,负责撰写诏书等工作。 3. 不知王者是何代
【注释】 虔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江西赣州。双牌峡:指江西大余县境内的双牌峡谷。 巑岏:山石陡峭的样子。 水气昏:雾气迷漫,天色昏暗如夜。 帆向夕阳争鸟道:船帆迎着落日,在江面上竞相抢过鸟飞的道路。争鸟道:比喻逆流而行。 天留孤堑峙江门:江面上有一座孤岛,像一道堤埂屹立在江边。孤堑:孤岛上突出的悬崖。峙:直立。 沿洄(huí):指回旋曲折地前行。 百折滩声急:指经过曲折的山路时,水流湍急发出的声音
章江回合女墙低,不见行人但鸟啼。 往日聊城谁射矢,至今函谷未封泥。 风吹败叶沈沙砾,日落前营动鼓鼙。 欲向郁孤台上望,乱云含雨草萋萋。 注释: 1. 虔州:地名,今属江西,这里指作者的家乡或者游历之地。 2. 章江:指赣江,是章江合流的一条支流。 3. 回合:水边曲折回旋的地方。这里的“章”,可能是对赣江的古称或别称。 4. 女墙:古代城墙上的矮墙,这里指河岸边的矮墙。 5. 聊城:地名
这首诗是送别诗,诗人在告别朋友魏子存时作。首句写蜀道虽险峻,但春风三月的景色却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次句以蚕丛国为典故,写蜀道之难行;第三、四句写蜀地山川之秀美;最后两句写友人才学出众,勉励其继续努力,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其一 谁说蚕丛不易行,春风三月马蹄轻。 铜梁旧枕秦山险,玉垒新连楚塞平。 注释:谁说蜀中道路崎岖,难以行走呢,三月里的春风,马儿奔驰起来,蹄声轻盈。 铜梁
诗句释义及赏析 舟晚 - 回舟转清澳:船只返回,经过清澈的海湾。 - 落日照前岑: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前方的山岭。 译文 - 船在傍晚时分驶向清幽的海湾,夕阳洒在前方的山峰上。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乘坐小舟在黄昏时经过一片宁静的海域。"回舟转清澳" 表达了一种从繁忙或喧嚣中抽离,寻求一处静谧之地的愿望,“落日照前岑”则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又宁静的自然景象。 诗句释义及赏析
送徐庾清钱柏园归越 良会竟然难永,岁寒人尽归。 谁怜故乡子,独采南山薇。 把酒不终夕,浩歌徒揽衣。 无能挽舟楫,恻恻对斜晖。 【注释】: 1. 良会:美好的时刻。竟(jìng)难:难以长久。 2. 岁寒:指冬天。人尽(jǐn)归:人都回家。人尽:全部、都。归:回家。 3. 谁怜:谁同情怜悯。故乡子:离家在外的人。 4. 采:采摘。南山薇:指一种叫薇的野菜,这里代指隐居生活。 5. 把酒:端起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