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烜
秋夜 丝桐空抚知音杳,美人迟暮悲芳草。 迢迢退阁烛光凉,漏静月明花梦悄。 注释:丝桐:指琴瑟之类乐器;退阁:指退去华丽的装饰。 译文:我弹奏的琴声,只能引起远方知音的共鸣,而美人已到了迟暮之年,不禁悲伤起那些凋落的芳草。 远处楼阁中的烛光渐渐变凉了,寂静的月光中花朵的梦境也悄悄地消失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场景和一位独处之人的心情。首联“丝桐空抚知音杳”,以“丝桐”比喻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张继的《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诗的前半部分写清明时节,作者来到郊外扫墓的情景;后半部分则抒发了对时局的不满和无奈。全诗通过描写清明节扫墓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注释与解析: - 清明来客邸:清明时节来访。 - 云物犹凄凄:天气依然很冷,气氛凄凉。 - 散步向南郊:在南郊散步。 - 雨晴途半泥:雨后天晴,路还湿着一半泥。 - 累累高下冢:高高低低的坟墓。 -
第一首 树果实已熟,田瓜尚未收。 今日游目中,明日饥腹愁。 注释:树果实已熟,田瓜尚未收。 译文:树上的果子已经成熟,而田里的西瓜还没有被收获。今天你看到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喜悦;但明天当你空空如也时,又会感到饥饿和忧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对于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忧虑。在丰收的季节里,人们看到树上的果子已经成熟,而田里的西瓜还未被收获,这让他们感到欣喜和期待。然而,当丰收的果实被摘下后
【注释】 登:登上。平阳:地名。试院:考试的场所。平台:即后楼,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青:绿意盎然。摇风:风吹树动的样子。闲:闲暇。仗童仆:指仆人。童仆,仆人。合:覆盖,笼罩。曲曲:曲折。穹:山名,姑射山。云有仙人躅(zhú):有仙人留下的足迹在云中。汾水:古河名,在山西。阳:东面。桑麻:泛指草木茂盛之地。熙熙去来氓:指往来的人。氓,古代对普通人的称呼。负戴:指农民肩挑背负。俭成俗
诗句:树头黄雀跃且鸣,入水为蛤更其名。 译文:树上的黄雀在跳跃并发出声音,跳入水中就变成了蛤蜊。 注释:树头,指树梢;黄雀,一种小鸟;跃且鸣,形容黄雀活泼好动,善于跳跃,喜欢鸣叫;入水为蛤,指的是黄雀跳入水中后变成了蛤蜊;而其名,即指蛤蜊的名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黄雀在树头欢快地跳跃,唱着歌,然后跳入水中,变成了蛤蜊。这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同时
注释: 1. 见有构鹤付力人担负而至者,一死于途,一死于宅。数语伤之 2. 蓬莱羽士尊禽族,点缀园林珍众畜。何来负腹一将军,也附风人构说目。 3. 不乘轩舆不艇浮,担头束缚同鸡鹜。嗟哉胫折并翎摧,化去后先止隔宿。 4. 尔虽愿学丁今仙,我还欲效唐衢哭。杀风景笑类焚琴,呜呼,谁其瘗尔焦山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看到有人用人力背负鹤到目的地时
【注释】 (1)金筠庄:指作者的好友金筠庄。 (2)四明:地名,在浙江宁波市东南。这里指四明山一带。 (3)恶茸阘:意即厌恶平庸、低贱。 (4)雄飞:指奋发有为,有所作为。 (5)蛱蝶:蝴蝶的一种。 (6)伏:隐藏,藏身。 (7)蛤:一种软体动物。 (8)归依:依附,依赖。 【赏析】 此诗作于康熙五十六年(1667)。时金筠庄家居困甚,闻有四明之招,尚不即赴,作此以励其行。首二句用《列女传》中事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句的翻译以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需在熟读原诗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句的意思。最后进行简单的分析、赏析即可。 题干:偶感 南山有松柏,茑萝附其根。 植体虽不同,相依朝与昏。 缠干复牵枝,保此真质存。 美哉伯夷传,所喻乃名言。 苍蝇集骥尾,万里得腾奔。 颜贤失孔圣,胡能到今尊。 士贵识所托,终始无翩翻。 【译文】
【注释】 及门:进门;孔义:孔子的门徒子贡(名贡);韩问:韩愈(字退之),唐人,与子贡交好。橘过淮变枳,土易性随失:橘树生长在淮南,移植到淮北就变成枳树了。比喻环境变了,本性也会改变;未闻枳返淮,可以复成橘:没有听说回到淮北的枳树又变成了橘子。比喻事物有其常性,但人们往往不能理解或接受;偶缘子质疑,恍起予载笔:偶然听到子贡提出疑问,使我想起了自己的著作;宁惟物乖常,而人亦莫必
偶占 拣金当披沙,采兰当披榛。 我来沙榛区,拣采良艰辛。 其如鉴赏者,犹豫狐疑频。 金仍委之涧,兰仍杂之薪。 不伤金兰屈,转幸沙榛伸。 因悟世间事,无为认太真。 注释: 偶占:偶然的占候,这里指的是偶然的机会。 拣金当披沙,采兰当披榛:比喻做事需要有选择,不能盲目追求。 我来沙榛区,拣采良艰辛:表示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的情况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其如鉴赏者,犹豫狐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