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聚首未有时,悬悬思两地”一句中,诗人用凝练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和学生们分别时的心情,“聚首未有时”是说我们相聚的时间还没有到来,“悬悬思两地”是说心中时时思念着你们,表达了作者与学生分别时的心情。“江南岁月深,冀北风霜厉”一句中,作者以北方边塞的艰苦环境衬托出学生的艰辛学习生活
【注释】 ①十年相聚处:指与学生孔义韩共同游历的地方。 ②况:况味,意味。 ③善子:好儿子。 ④怜:怜爱。 ⑤归途:归程,即回家的路程。 ⑥卜吉:占卜吉利。 ⑦一编:一本。 【赏析】 《留别学生孔义韩即送北上八首》共八首诗,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与学生孔义韩在游历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分别时,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如下: 十年相聚处, 游历况与俱。 善子久而敬,
柳絮化作浮萍,漂泊在各处相依为命。 水边簇拥着它们,有时也会得到一些实穗。 风吹来时便吹散了,东飘西荡各奔前程。 所以那些远行的人,对此感慨万分
下面是对《六言二首 其一》逐句的释义及注释: 1. 充义必求至极:这句话表明在追求“充义”或充实自己时,必须达到极致。 2. 泯情先绝二三:这里指要摒弃杂念和次要的事物,先达到一种极致的清明。 3. 于陵不如蚯蚓:蚯蚓虽在泥土中默默无闻,却能适应各种环境,不因环境恶劣而改变其生活方式。 4. 柳下未若鲁男:柳树虽然柔美,但在风雨中却能挺立不倒;鲁男(指鲁国男子)虽勇猛,但过于刚强未必是美德。
【注释】: 1. 古语得才难,违经而往教:古人认为获得贤能的才能是很困难的。我违背常理去教授他们。 2. 所期女器华,不病舍田耗:我期望她们能够有才华(器华),不要因为荒废学业而损害了身体(田耗)。 3. 努力策高足,行远自迩到: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走得远;从近处开始努力,就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4. 秋来丹桂芳,盼折一枝报:秋天来了,丹桂飘香,希望你们能给我寄一枝桂花,作为我的报答。 【赏析】:
【解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以“清宵”为题,描写的是秋夜砧杵声、雁阵南归、凉风未起、思家不寐的景象。 其一 谁家急砧杵,吹堕空阶前(注释) “谁家”,指何处人家,即不知是谁人家。一说指天帝家。“急”,指急促。“杵”,捣衣的工具,用木制成,有长柄,一端实,一端空。“敲”,敲击。“吹”,此处为动词,意为“传来”。《礼记·乐记》说:“奏宫声,主人必闻;升降,必闻其音焉。”《汉书·律历志》说
``` 六言二首 其一:充义必求至极,泯情先绝二三。 - 解释:追求至善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消除私欲、情感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 - 关键词:充义(至善)、至极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和实现这一境界的必要条件。通过“至善”这一概念,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生观,即在一切行为和思想中追求完美和高尚。同时,“泯情先绝二三”强调了消除私欲和情感的重要性,这是实现至善的必要前提
【译文】 接次儿寄来的家信,喜悦地勉励他。 大儿子又出门去了,家中缺少了书信。 家信忽然来了,打开信封就点亮了灯。 辨认出是次儿的笔迹,文章条理分明顺畅。 先说到母亲安康,然后说庄稼歉收。 幸好没有遭受摧残,族里人都没有祸患。 大姐嫁给邻县的人,她的丈夫带着棺材回来。 恐怕伤着父亲的心,他委婉地设下疑阵。 小弟从小得到培养,也很肯刻苦进取。 府县现在让他考试,考中名次很优秀。 因为家境困难
【解析】 本诗是作者在读汉姜肱传时的自序,表达了自己对姜肱的景仰之情。 【译文】 彭城姜伯淮,五十开始慕学习。六艺皆穷通,声名遂卓卓。我今年已几,犹然未镌琢。可不急困勉,以与前贤角。岂羡买臣荣,欲如伯玉觉。闻昔兰陵合,荀卿惠民渥。我乃兰陵人,蓬庐谨守璞。世若有知人,无妨一驰逐。势利遂长年,且自乐其乐。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诗人在读到汉姜肱传后,便产生了对姜肱的景仰之情。姜肱,字伯淮
【注释】 金筠:指金姓人家。庄家居困甚,闻有四明之招,尚不即赴,作此以励其行三首:这是三首诗的标题。“食叶青虫化蛱蝶,落花依草恣蹂蹀”,意思是说:这青虫吃了树叶后,变成了蝴蝶;而那落在地上的花瓣,也被草丛践踏着。昨日还抱着枯枝睡觉,今朝忽然又翩翩起舞,斗得蜂儿们无处藏身。 【赏析】 此诗是金氏家僮在四明山中采药时作。前二句写青虫变成蝴蝶和落花被踩踏的情景。第三句写主人昨夜还抱着枯枝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