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掌握常见的古诗词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的能力。该类试题一般从词语的搭配、使用习惯,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诗歌句子的结构,赏析作者的情感,诗句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考查,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的内容理解。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分析其内容和作用,属于综合考核题,每个诗句都有注释,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注释内容,分析诗句的意思。 “出山”的意思是:诗人辞官归隐
【注释】 孤峰:古寺名。在今江苏常熟县西南。《江南通志》云:“孤峰,一名独松。” 拄杖:拄着手杖。 寻幽:访求幽静之处。 容:容态,容态美。 淡淡、蒙蒙:形容云彩的样子。 一笑:笑指桃花开放。 多事:春事,春季里发生的各种事情。 野杏、山桃:都是指桃花。 各:都,全。 【赏析】 此诗为作者访古时所作。《赠孤峰》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首二句写诗人访古的经过,以“拄杖寻幽”领起
【解析】 此诗题下自注云:“忆湘中诸山。”首句是说诗人乘着一叶扁舟,刚刚渡过湘江来到长沙。次句是说,诗人又随着那飘浮的孤云,来到了南岳衡山。“孤”字写出了游踪的孤单。第三句是说,在七十二座峰峦之间,笼罩着淡淡的云雾,夜幕降临时,景色更是迷人。末句是说,在这美丽的山水间,有谁会与自己一同品茗谈禅,消磨时光呢?“懒残”是佛教语,指对世事厌倦。 【答案】 ①浮杯方渡湘江上:指诗人乘船渡过湘江来到长沙
【注释】: 访中洲:去中洲拜访。 踏雨来敲柳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踏着雨来到柳树下敲门,荷花的香气使紫绢裙都显得清香透出。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没有机会谈论诗词中的奇特文字,先到水边看那飘浮在天空的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赴约途中所见所感的诗,表达了一种对生活、自然和友谊的感悟。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首句“踏雨来敲柳下门”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看诗句,再看对应的译文,然后给出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看了题名看跋文 - 注释:指看了碑上的题名后,又去看上面的跋文。 2. 自怜不及晦翁门 - 注释:因为自己的学问、品德不如晦翁,所以感到惭愧。 3. 野僧惜打残碑卖 - 注释:“残碑”指的是已经破损、残缺不全的石碑,“野僧”是指寺庙中的和尚。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个野寺的和尚非常珍视那些已经破损、残缺不全的石碑
【注释与赏析】 宿护国寺 宿:过夜;护国寺:在今安徽宣城。观晦翁:作者的朋友,名晦,字观晦。 棕花:棕毛松球(一种树)的果实,可食。 解鞍:卸下马鞍。暝楼:晚上的钟声。 上方:指山的上头。月白:月光明亮,白色。 山云静:山峰上的云雾安静,无风。看见:看到。东南一两峰:东南面的几座小山。 此诗描写了护国寺夜景。首句写山间松树、棕榈花,为后文“暝楼钟”作铺垫。二句写诗人来到寺庙时的情景,“方解鞍”
【注释】: 秉:持 芳:香,比喻美好的品德。 特诏难更高士服,好诗多入贾人船:朝廷下诏书称赞他为高士(高尚之士)的品格,并把他的好诗收录在贾(商人)人的船只里传播。贾人,指商人。 行窝:即行窝子,宋代的一种驿站。 放鹤风流景祐前:景祐年间,苏轼曾于凤翔府任判官,因得罪了当地守臣而被贬到黄州,后又被召回京任职。 典刑:典章制度;旧时所奉行的法度。 几杖:几案和拐杖,是老人所用的器物。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第一、二句写诗人站在画壁之前,远眺两岸景色;三、四句则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春江行旅图景;五、六句则通过想象,勾勒出了一位渔家少女在桃花盛开的岸边浣纱的情景。 【答案】 题画壁 两山灌木带晴鸦,泯泯春流漾浦沙。 隔岸小舟呼不应,碧桃花外是谁家? (1)注释: 两山:指山。
注释: 送别僧人,去结茅堂在霅水之滨。清晨行至花天之上,手持钵盂行走。得到钱财未用,先买溪南旧时田地。 赏析:《送僧》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为送别僧徒之作。诗人对僧人的离去,感到惋惜,但也表现出了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胸襟。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清新隽永
【注释】 霅:zhà水名,在浙江。 仙:指隐士。 引:招、拉。 几回:多少次,多少回。 苹(píng):草本植物,花白色。这里代指水边的芦苇或野花草。 住:停留。 【赏析】 王戴的《寄霅川》诗,描写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情趣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首句写隐居者居处僻静,溪头有座小山,山顶上有一座庙宇,隐士就住在那山中。次句写隐士与渔翁结伴出游,他们一起来到了霅溪,坐上了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