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称
【注释】 1. 茅屋:用茅草盖的屋子。三间:三个房间。临:面对,对着。水路:指水边。棐几(féi jù):漆木制的矮桌。明窗:窗户明亮。待把虫鱼注:等着给鱼虫作画。虫鱼:这里泛指鱼。注:《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毛诗序》:“食野之苹,以见君子。”朱熹集传:“苹,一种草名。其叶有刺而多汁,可食也。”后因以“食苹”为赠别或献酬之意
诗句原文: 紫翠空濛庵畔路。满室松声,错认潺湲注。潇洒苹汀清立鹭。溪山真我归休处。 译文: 在紫翠的云雾中,小径蜿蜒,通往山间深处的庵子旁。四周环绕的是松涛阵阵,仿佛是潺潺的流水声,却让人误以为是远处的溪流。在这宁静的景色中,一只清丽优雅的白鹭站立在绿意盎然的水边,与周围的自然景致融为一体。这里的山水真如诗人所向往,是他心中理想的归隐之地。 关键词解释: 1. 紫翠
【注释】 1. 长羡: 常羡慕。东林: 指东林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西北。2. 万叠云山: 形容群峰连绵如山。3. 流水从倾注: 形容溪水流动的样子。4. 两两三三: 形容鹭鸶成双对、三三两两的样子。5. 欸乃渔歌: 渔民唱的歌。6. 深入荷花去: 指在荷塘里畅游。7. 修竹: 高挺的竹子。8. 梅十亩: 指种植了十亩梅花。9. 幽趣: 幽静的情趣。【赏析】 这是首咏景抒怀诗。诗人借景抒情
【注释】 四面:四周。烟鬟:指烟雾缭绕的山峰,鬟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翠:绿色,此处泛指青山。一川:指江水。鸭绿:浅绿色,此处指江水。短松冈:即长松冈,在今安徽黄山西南。缥缈:轻淡飘忽的样子。乾忙:干着急。底:哪里。家乡:故乡。玉壶新酿:形容美酒。 【译文】 四周山峦被云雾环绕,一条江流像碧玉般清澈闪光。亭子高耸如云,站在亭子里向西望去。人生万事都已命中注定,何必还要干着急?只应该沉醉于美酒之中
《鹧鸪天·其二》 野旷无尘夕霭收,人间八月桂花秋。 登绝岭上小迟留,万里凉风月满楼。 赏析: 这首词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声音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远方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词中的“一杯径入无何有”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整体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题,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这是一道诗歌的鉴赏题,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手法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形象、语言、意境等角度分析即可。“新晴眺览”“空翠相磨明老眼”写诗人在晴朗的新晴天气下登高远望,放眼所见是满目青山绿水;“水满溪湖”“来往风帆得自如”写江上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水面宽阔无垠
鹧鸪天 · 其一 中秋赏月和宋卿 萧瑟西风万里秋。暮云收尽月华流。偶然北海清尊满,况是西山爽气浮。 登翠岭,更溪游。素光何处不清幽。悬知明岁君思我,今夕欢娱可罢休。 注释: 1. 萧瑟西风万里秋:形容秋天的西风带着寒意,吹遍了万里大地。萧瑟,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也形容凄凉的氛围。 2. 暮云收尽月华流:夕阳西下,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散去,月亮的光芒开始显露出来。 3. 偶然北海清尊满:偶尔
注释: 拟看今宵璧月秋。浮云却妒素光流。天公肯放冰轮出,我辈宁辞大白浮。 穿翠密,极遨游。人间那得此深幽。金波若到清尊里,下笔联篇未肯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诗人想象自己今晚可以观赏到明月的美景,而浮云却嫉妒着素光的流动。然后他表达了自己愿意在明月下喝酒畅谈的愿望,希望能与朋友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诗人描述了他如何在月光下穿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深幽和美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蝶恋花》。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我爱西湖湖上路。万顷沧波,河汉连天注。一片寒光明白鹭。依稀似我登临处。(注释:我爱:我喜爱;湖上路:即在湖岸的路上;万顷:广阔的无边无际;沧波:指湖水;河汉:银河;注:流入;一片:一弯;寒光:月光下的水色;明白:清澈明亮;鹭:一种水鸟;依稀:模糊不清;登临处:登高观赏的地方。) 译文:我喜爱西湖湖岸的路上,湖水广阔无边无际
水调歌头(节选) 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向晚馀霏落,巾已垫林宗。 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注释: 1. 水调歌头:词牌名,属于宋词的一种,由苏轼所创,是咏叹自然风光的词。 2. 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