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向晚馀霏落,巾已垫林宗。
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水调歌头(节选)
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向晚馀霏落,巾已垫林宗。
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注释:
- 水调歌头:词牌名,属于宋词的一种,由苏轼所创,是咏叹自然风光的词。
- 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向晚馀霏落,巾已垫林宗。
注释:昨夜里狂风大作,仿佛在鞭打卞山的龙一样。早上又见到暴雨倾盆而下,树木都倾斜倒伏,风雨交加。请观赏那潭边水流落入溪涧中的场景,水面如同一条洁白的丝带飘动出来,银河也与天空相连通。傍晚时分余晖洒落下来时,我头戴斗笠站在林中,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 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注释:我登上高山崖石,手扶着栏杆,触摸着苍劲挺拔的古松。正在精心雕刻美妙的诗句,忽然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空荡的玉杯里只有几滴酒了。请你告诉我庐山的三座峡谷,它们在这飞流直下的瀑布旁激起层层水花。今天究竟谁能成为这里的主宰呢?请允许我将这美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它永远留在紫微宫中吧!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全词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界壮丽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片写诗人观景所见。“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两句,先以惊雷喻狂风,再以狂雷鞭起卞山龙比喻狂风肆虐,气势磅礴。“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两句,写雨后万木偃倒、风吹浪涌的景象。“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两句,描写瀑布如练白练般飞泻而出,壮观无比。“向晚馀霏落,巾已垫林宗”两句,写日暮时分雨过天晴,诗人头戴斗笠,倚靠在岩石上欣赏美景。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下片则转入抒情,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三句,写诗人登上高山崖石,手扶着栏杆,触摸着苍劲挺拔的古松。“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两句,写诗人正沉浸在优美的诗句创作之中,突然酒已喝得差不多了,空荡的玉杯里只剩下几滴酒了。“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三句,写诗人向友人请教庐山的三座峡谷和飞流直下的瀑布,并感叹今天谁能成为这里的主人。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将美景通过绘画记录下来的愿望:“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整首词意境宏大开阔,情感真挚热烈,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词中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