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 墨妙亭怀古 曲径斜通,逍遥堂外多春树。小亭深翠挂檐花,旧是藏书处。莘老昔年来往。向公馀、搜奇好古。龟趺螭壁,燕瘦环肥,大苏曾许。 注释:曲径蜿蜒通向逍遥堂外,那里生长着许多春天的树木。墨妙亭是一座古老的亭子,它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这里的小亭子周围绿意盎然,悬挂着美丽的花朵。这个地方曾经是莘老(即苏轼的朋友)常来的地方,他喜欢在这里搜索奇珍异宝
【解析】 本题为综合性默写。要求“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诗中的重要词句,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准确作答。本题还要注意以下易错字的写法:催、莺啼、银汉、鹭宿等字。 【答案】 (1) 桃李催人,禁烟时候春寒浅。佳节好况逼清明,暖柳垂金线。 (2) 何处留人顾盼。听枝头,流莺啼遍。关山满目,绿水新波,壮游未倦。 (3) 重阴叠翠斜阳岸。新红一片水迢迢。望处如银汉
诗句释义:梅花被雪压着,霜催着,岁寒心事谁人晓。三分冷艳十分香,瘦影天然好。笛里飘零最早。抵多少、别离烦恼。相思恨结,未到开时,头先白了。 译文:雪压着梅枝,霜催着梅花开放,岁寒的心事只有梅花知道。梅花有三分冷艳,十分芬芳,它的瘦影自然好看。吹笛的人最先欣赏到这美丽的景象。但比起离别的烦恼,它又能抵多少呢?相思的怨恨已经结了,但梅花还没开,我就已经先老了。 关键词注释:烛影摇红、梅花、岁寒心事
诗句释义 1. 明月随人,碧空一色烟峦照。 注释: 月光如人跟随,天空一片清明如洗。 赏析: 开篇即用“明月”点题,随后以“碧空一色烟峦照”形容夜晚的美景。这里的“烟峦”指的是天上的云彩,与“明月”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 2. 凤城火树璨银花,争向云阶耀。 注释: 凤凰城中灯火辉煌,如同璀璨的银花般绽放,争相照耀在云梯之上。 赏析: “凤城”暗指繁华的城市
烛影摇红 · 剪发词,为竹韵作并剪声酣,绺云镜里消何处。 新妆争说入时多,薄绾惊非故。 莺燕而今漫妒。沐凉风、香滋微露。 垂垂齐项,试比龟兹,阿谁娟妩。 注释译文赏析 《烛影摇红·剪发词》,为竹韵所作,是作者在剪发之际的感慨之作。全词以“蜡炬”起兴,写自己剪去长发,重新披上发髻。词中描绘了作者剪去长发,重新披上发髻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语言优美
烛影摇红·诸门弟为抱真作金石同寿图,次张莲社韵 原序:丽景初开,紫丝步障花深浅。喜逢春夜乐倾杯,桃花华镫宴。绣幕晴烟四卷。展芳菲、嫏嬛画苑。修眉舒绿,采笔齐飞,升平箫管。周鼎重归,物华几度星移换。十年梦觉数家常,嘉气流虹远。锦簇霞明不断。共忘情、欢长漏短。满庭玉树,羽蹑青鸾,足檠红雁。 注释: ①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壶中天”、“庆清朝”。双调,九十九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诸门弟
烛影摇红,小桃人面春深浅。一番沉醉斗婵娟,犹是回青眼。可也风流未惯。枉分襟、留情倩盼。西楼消夜,南陌寻芳,怕人重见。 回首魂萦,柳阴曲巷莓墙短。依稀窗户记玲珑,断梦离痕远。日暮霞余绮散。惹闲愁、花零草满。迷云邻里,听雨帘栊,谁家深院。 注释: 烛影摇红:以烛光映照出人影来比喻美女的容貌。 桃人:指美人。 一回:一次。 婵娟:月亮。 分襟:分别。 绮散:指日暮时的彩云消散。 赏析:
踏翠寻芳,柳条二月春风半。泰娘家在画桥西,有客金钱宴。 道是留侬可便,细沉吟、回眸顾盼。 绣帘深处,茗碗炉烟,一床弦管。 注释: - 踏翠寻芳:指踏青游玩。 - 柳条:柳树的枝条。 - 二月春风半:二月份的春天已经过了一半。 - 泰娘家:泰娘,这里可能是指一位女子。 - 金钱宴:用金钱招待的宴会。 - 道是留侬可便,细沉吟:意思是说,你留下我便可以。 - 回眸顾盼:回头看看,多情地看别人。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作内容、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的把握。词作注释: ①烛影摇红·雨夜感怀:用烛光摇晃着红色,形容室内昏暗不明的样子。此为词的标题,下片起韵,“是事休休”四句为第一段。“是事休休”,即世事如此,何必多说呢!“狂怀磨尽浑非旧”,即狂野的胸怀早已磨砺得干干净净了。“蒲团坐守”,意为盘坐在蒲团上。“千声古佛,一炷清香”,意为千百声梵钟声声入耳,一炷香香烟缕袅袅上升。 ②赏析
【注释】 烛影摇红:词牌名。双调,五十八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三平韵。 几日诗魂,不知燕子归何处。止多落絮与飞花,换了门前路。 曾采幽芳题句,况湖山,顿伤心素(一云“湖山”即指李稚青)。娉婷一笛,解诉清愁(一作“解怨”),沉吟渐苦。 【译文】 几日的诗意灵魂,不知道燕子又该归往何方?只留下飘散的柳絮和凋零的花瓣,把门前的路变成了一片花海。 曾在湖光山色间采摘过芬芳的野花,题写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