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备
注释: 碧甃时时减复增,山头海面密相应。 古来泉脉谁穿过,潮落潮生不暂澄。 注释: 碧甃——青石砌成的井台。 时——不时。 减复增——减少又增加。 山头海面——指山与海的交界处。 密相应——密切相呼应。 古来——古代。 泉脉——泉水流动的脉络。 谁穿过——是谁曾经穿越过。 潮落潮生——涨潮和落潮。 不暂澄——不会暂时清澈如初。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应潮井的景色和特点。"碧甃时时减复增
【注释】 半阳湖:指江南水乡。龙口:指长江入海口的龙口港,这里指长江。 【赏析】 “江南龙节水为乡”,江南地区多江河湖泊,故称“龙口”是取自《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指江南地区是水乡,有丰富的水资源,所以称为“龙口”。 “水不纯阴有半阳”:这里的“阴”和“阳”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属性,“阴”代表阴性、柔顺、平静等;“阳”代表阳性、刚强
桃叶渡 王献之与桃叶别离情愫,渡口成怀古之地 1. 诗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桃叶渡地名由来及历史背景 - 郑板桥简介及其词作特点 2. 诗词原文与翻译 - 第一句诗意解析 - 第二句诗意与译文 - 第三句诗意及情感表达 3. 词语注释与解释 - 关键词“桃叶”和“桃根”含义与出处 - “相看不语”中“相看”指什么 - “横波急”描绘的情感状态 4. 赏析与艺术特色 - 对桃叶渡景色描写赏析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直接提取信息,或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即可。“北渠”指的是北运河,是北京的一条重要水系。诗人以“金殿分来玉砌流”为起兴,描写了运河两岸的美景,“黑龙湖撒凤池头”写运河上的美丽风光。后两句写后庭花被恩泽抛弃而凋谢,最后与南塘合流为御河。 【答案】 译文: 金殿分出玉砌流,黑龙湖边撒下凤池头
注释: 麾扇渡:挥舞着的战旗渡过河。 旌旗烁日刃凝霜:战旗在烈日下闪烁,像刀一样的剑锋上凝结着寒霜。 甲光如龙人似狼:铠甲上的光泽如同龙鳞,战士的体态像是狼一样。 羽扇一挥风偃草:用羽扇轻轻一挥,就使风吹得草丛倒伏。 策勋多谢顾丹阳:为了取得功勋而感谢顾丹阳的帮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首句"麾扇渡"描述了指挥军队渡河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流畅、通顺地朗读出所给的五句诗,然后对诗句中的意象进行鉴赏。“新亭”是三国时期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附近的一个渡口,这里曾是东晋和宋、齐的首都。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刘裕灭掉东晋王朝,建立南朝宋。他自封为“中书令”,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起新朝,把旧朝的宗室、大臣迁到建康,并下令迁都
注释:梁武帝对长命洲的百姓非常仁慈,不将其烹煮,而是养育。但狐狸的口腹之欲会让它潜藏饱食,等到死亡时再释放它们。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梁武帝对百姓的仁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长命洲的百姓得到了梁武帝的恩惠和庇护,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了苦难和不安。诗中的“狐狸口腹应潜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百姓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他们害怕自己的生命被无情地夺走,也担心自己的命运无法得到保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先写景,后叙事”“直抒胸臆”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即可。此首诗的首句是说:早晨的潮水刚过去,晚上的潮水又来了。二句的意思是:一一轩窗照见水面上开满荷花,映入眼帘的是风平浪静的水面。三句的意思是:池面没有一点尘埃,也没有一丝微风吹动,倒影清楚地映出楼台的影子。“鉴面无尘风不动”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青溪 倾城倾国两妃嫔,此地闻名不见人。 潜想旧时红粉面,落花风里步香尘。 注释: 青溪:古代传说中指的可能是四川成都附近的一条小河,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中有“三月三日天气新,万木生华朝日匀”的描写。 倾城倾国:形容女子美貌非常。 两妃嫔:指杨贵妃和杨玉环。 潜想:暗暗地思念。 旧时红粉面:指曾经见过杨贵妃的容颜。 红粉面:指女子的娇美容貌。 落花风里步香尘:指女子在落花飘飘的春风中行走
三岩石:指三座高耸的山岩。 萝蔓藤花岁自添,露痕还似雨痕沾:山岩上长满了藤萝和各种野草,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植物自然生长,不断增添着山岩上的绿色和生机。 莫将废苑为闲地,犹可岩岩作具瞻:不要认为废弃的花园是无用之地,仍然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可以观赏和思考的地方。"岩"字有岩石、山峰之意,"具瞻"意指可以远观、瞻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三座岩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和坚韧性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