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坚
上习庵陈先生 厥闻忠孝者,所出同一源。 子于所亲孝,移忠理必然。 亲贤亦子训,忠节贵两全。 杀身能成仁,扬名斯永延。 是亦孝所在,岂但知色难。 嘻其叔世风,本末嗟倒悬。 若曰能养耳,食美衣华鲜。 苟求胡弗至,侧媚谄笑肩。 彼其良自多,喟叹达者观。 向来欧阳公,拓落夷陵年。 夫人告之公,淡泊吾所安。 慎毋为险变,守节当弥坚。 卓哉名母训,纪历伊谁传。 恭惟奉常君,矢心直似弦。 立朝几抗论
高烧烛照御黄衣,疑是沈香夜宴归。 固是不教花睡著,只愁惊起露蝉飞。 接下来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高烧烛照御黄衣,疑是沈香夜宴归”:在高高的烛火照耀下,皇帝的黄色龙袍若隐若现,让人怀疑这是一次夜间的宴会归来。这里“沈香”可能指的是一种香料,用以增添宴会的氛围,而“夜宴归”则暗示了宴会的结束与结束时刻。 - “固是不教花睡著,只愁惊起露蝉飞”:花儿本不应被唤醒
谢送牡丹 诗中寄情与花之美好,画展不及真之美 1. 诗词原文 官舍无花甑有尘,纵将画展不如真。 若非折寄珍珠颗,几是萧条过一春。 2. 诗句释义 - “官舍无花”:官舍内没有鲜花盛开,象征着生活的平淡或缺乏情趣。 - “甑有尘”:形容生活简朴或清贫。 - “画展”:通过画作展现美好,但实际生活中难以实现或不真实。 - “若非折寄珍珠颗”:如果不是因为珍贵之物而被赠送
诗句:蘸蜡封枝剪处新,开奁带露尚精神。洛阳路远风尘暗,肠断应无做谱人。 1. 注释与译文 - “蘸蜡封枝剪处新”:诗人用蘸有蜡的剪刀修剪牡丹,使得花朵显得格外娇嫩和新鲜。 - “开奁带露尚精神”:打开花瓶,带有露水的牡丹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出其鲜活的活力。 - “洛阳路远风尘暗”:洛阳距离此地路途遥远且风沙多,环境较为恶劣。 - “肠断应无做谱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
【注释】 客中:旅途中。 悠悠:飘飞的样子。 拂面轻:轻轻拂在脸上。 西池: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萍自生:水萍在水中自然生长。 【赏析】 这首绝句写柳絮随风飘舞,寄托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首句以柳絮比喻自己,点出思家的主题;次句以风喻人、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写柳絮随风飘去,无人欣赏,只有青青的水萍自在地生长,表现诗人的孤寂与无奈。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清丽、意境优美
注释:六月的衡山湘水暑气蒸腾,幽香一喷使人感到清凉。曾将移入浙西种植,一年只长出两三枝花茎。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在衡山湘水之间移栽墨兰的情景。诗人用“六月”和“衡山湘水”来营造炎热的氛围,然后用“幽香一喷冰人清”来形容墨兰花的香气让人感觉清爽。接着,诗人又提到了自己将墨兰移栽到浙西的情况,并表示自己对墨兰的喜爱。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墨兰能够茁壮成长的美好愿望。全诗语言简洁明了
【注释】 哆口支牙:形容说话结巴,这里指吟咏诗歌。遗编:旧时指已亡故的人遗留下来的著作。凛风规:指《玉台新咏》,一本收录汉魏至宋初的诗歌总集,为萧统所编。晚节从污合:晚节,晚年;污合,污秽、不光彩。奸臣:指李林甫,唐玄宗时的宰相。血作泥:用鲜血染红泥土。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借咏月蚀诗,抒发对权奸的憎恶之情。诗一开头,就写诗人在月夜吟咏《玉台新咏》的情景
【注释】 客中:客居他乡。荼蘼(tu mē):一种花卉,又名木槿。短墙:矮墙。索寞:空寂、冷落。平章:指评判、评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羁旅他乡时所作。首句写微风吹过,闻到了隔墙的花香,这是作者在异地思念家乡时触景生情而产生的感受。第二句紧承上句,进一步描写这种清香的来源,即那株荼蘼花。第三句由物及人,以“相得”二字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第四句写对友人的评价,认为他们之间能够相互理解
天平方丈梅下见持要旧题枯梅一树半斜欹,绕匝行行欲咏诗。 枯树半倚,似在微风中摇摆,诗人行走其间,仿佛要吟诵一首咏梅的诗句。 忽觌季难遗墨在,西风吹泪满髯丝。 忽然看到张季先留下的墨迹,西风吹来,泪水沾湿了诗人的胡子。 注释: 1. 天平: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境内。 2. 梅下:指梅树下。 3. 持要:携带重要物品或文件。 4. 旧题:旧日的诗句或题词。 5. 欹:倾斜,这里形容梅花的姿态
【注释】 高渭:指白居易。 日午:中午时分,即正午。 猫睛:形容日光如猫眼一样明亮。 绛(dàng)蜡:用红土烧成的蜡烛。 争:怎么。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牡丹的诗。 前两句描写牡丹盛开时的艳丽景色,后两句则写牡丹的娇媚动人。全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之情。诗人在席上看到牡丹时,正值中午阳光正盛之际,而牡丹却开得如火如荼,竞相开放,其鲜艳夺目、色彩斑斓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