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行瑛
朔风如刀,痛刮人骨。 注释:朔风,即北风,刮得十分寒冷;如刀,形容刺骨的寒风犹如利刀般锐利。痛刮人骨,形容天气极其严寒。 译文:北风像利刃一样刺骨般的寒冷,让人难以忍受。 千山万山,雪映寒日。 注释:千山万山,形容山势重叠、连绵不绝的景象;雪映寒日,描述雪花覆盖在山上,反射出寒冷的阳光。 译文:无数的高山连绵起伏,被积雪覆盖,在寒冷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心知春气来,目睹梅花发。 注释:春气
偈十六首 其一 【注释】:大千世界,佛教称三千大千世界,是佛居住的净土。“沙界”指佛教所说的世界。“吾家”指自己。“隐显”指隐去和显现,佛教语。“等差”指差别、等级,这里指不同境界。“为报”指报答。“人天”指凡夫俗子。“优昙花”又称阿閦花,佛教语,意思是世间稀有的花。“世间”指人间。 【赏析】: 这首偈说的是一个道理,即大千世界都是自己的,没有差别。在佛教中,“三界”(欲界、色界
```text 去年逢青春,朱颜映桃李。 [注1] 朱颜:指红润的面庞,常用以形容年青人的健康和美丽。桃花李花都是春天的代表,这里用来象征青春年华。 今年逢青春,白发压双耳。 [注2] 白发:年岁增长后头发变白,象征着年龄的增长,也代表着生命的流逝。 人生七十年,疾若东流水。 [注3] 东流水:东方的水流动快速,常用来比喻时间飞逝,一去不复返。 不了本来心,生死何由离。 [注4]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公案,讲述了禅宗修行者面对内心的四重障碍:眼、心、道和法。这些障碍阻碍了修行者的悟道过程。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他们需要去除这四种障碍。 1. 明眼底人被眼碍:这里的“明”指的是觉悟,“眼底人”指的是世俗之人,“眼碍”指的是眼睛的障碍。意思是说,只有当人们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才能达到觉悟的境界。 2. 悟心底人被心碍:这里的“悟”指的是领悟,“心底人”指的是内心世界的人
德山的棒法如雨点般猛烈,临济的喝声如雷鸣般震撼。 虽然他们的名声震动一时,但他们的行为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华藏寺则不同,只有一间三间的茅屋。 门前有十里松树,健步闲游,困时则倒头酣睡。 他们的身体如木槁,心如死灰。 有人嘲笑他们是愚痴,正是他们在爬着自己的痒处
注释:湛露重重洒在绀园中,衰残的身躯如何报答君主的深情?白云堆里焚香静坐,辉煌古往和腾今辉映,不二门的光辉。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对君主深厚恩情的感激之情。首句“湛露重重洒绀园”,以湛露来形容皇帝的恩泽,绀园则象征着皇家园林。次句“衰残何以报君恩”,表达了自己对君主恩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衰老和衰弱。第三句“白云堆里焚香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注释:炼铁时,在围山作钓钩,饵悬八万四千里外。 毗卢海内闲抛下,虾蟹鱼龙尽缩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海洋生态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中运用了夸张和拟人化的手法,将海底世界的各种生物比作人类,赋予它们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海洋世界中。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联络藤萝一径,行穷始到松门。 篱畔野华不艳,堂前流水非喧。 午饭龙离铁钵,夜深月落金盆。 此是真修行处,何人得意忘言。 灵山河沙圣众,黄梅七百高僧。 悟华晓称迦叶,传衣夜唤卢能。 心自本来不有,法道得了何曾。 斋后酽茶三盏,丛林一任喧腾
释行瑛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世推崇。 法号广鉴,俗家姓毛,出生于桂州(今广西桂林),是南岳下十三世、东林照觉总禅师的法嗣。他的诗歌创作丰富而多样,共收录了十八首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释行瑛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佛学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