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昌
我们将这首诗的格式分解为诗句、译文以及注释。 诗句: 1. 撞墙撞壁,曲不藏直。 译文:撞击墙壁和墙壁,但弯曲不能隐藏真实。 注释:这里用“撞墙”来比喻行为上的冲突或碰撞,而“曲不藏直”表示即使有曲折(即隐藏),真相也无法被掩盖。 2. 摘叶拈花,与俭宁奢。 译文:摘下叶子和拈起花朵,与节俭与奢侈相对。 注释:这里通过“摘叶”和“拈花”两个动作
这首诗的译文是:明处便打,暗地闪过。彻底活过来的时候,死中要坐。门外檐间雨声滴落,众生颠倒逐迷情。可怜及不迷己处,出得身来体未明。 注释解释: - 明头便打,暗里闪过。形容人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表面上看似攻击别人,但实际上却暗中保护自己。 - 尽底活时,死中要坐。表示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即使处于绝境也要坚持下去。 - 门外檐间雨滴滴落,众生颠倒逐迷情
【注释】 ①颂古:本篇是作者自序。 ②五十七首:《续传灯录》卷七载此诗为“颂古五十四”后,又作一颂,故题作“五十七首”。 ③其四十八:这是第五十七首的最后一句。 ④颂:佛教语。赞颂,赞美。 ⑤法堂:佛教寺院内供奉佛像及举行佛事的处所。 ⑥解注:解释注解。 【赏析】 此诗是颂扬禅宗的诗篇,颂扬禅门祖师们大彻大悟的神通广大。 开头两句写禅门祖师们有超凡入圣的本领:他们用针头在刀口上削铁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人前惯出手:指在众人面前总是喜欢显示自己。 退三添作九:意指退却之后,反而显得更加强大。 有眼未尝看:意思是有眼睛的人未必都能看清真相。 无家自能走:意思是没有家的人才能自由自在地行走。 雪峰之句:指的是佛教禅宗中的一种说法,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空的,无法捉摸。 羚羊挂角:形容羚羊奔跑时的矫健身姿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趁水泛船,随泥作佛。 - “趁水泛船”表示船在水中行驶,“随泥作佛”则意味着船体像佛像一样被泥巴覆盖。 2. 船行佛成,水泥不物。 - 当船舶在水上行驶时,就像佛像一般,而船体上的泥巴则像是佛像的身体,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新奇有趣。 3. 有拄杖兮与拄杖,船中轻荡桨。 - 这里描述了船上的乘客正在使用船桨,而船桨的手柄就像是一根拄杖
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十 迅雷不及掩耳,下桩要在急水。 水深桩脚若长,耳畔雷声四起。 拈起拄杖为他中下,上上人来放过不打。 秦人一入桃花源,子孙千世为神仙。 注释 - 迅雷不及掩耳:形容事情发生突然,来不及躲避。 - 下桩要在急水:指打桩时需要在水流湍急的河床上进行。 - 耳畔雷声四起:听到雷声就在耳边响起。 - 上上人来放过不打:对上级或者重要人物可以宽容处理,不会受到惩罚。 -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千里万里,不著便处却能回,闭了方丈依前来。 - 千里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不著便处却能回:意思是说,即使没有明显的迹象或标志,也能找到它。 - 闭了方丈依前来:指的是在某个地方,比如寺庙或家中,找到隐藏的东西。 双收双放,半合半开。 - 双收双放:形容事物有双重的性质,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 半合半开:形容事物的状态是一半开放,一半封闭。 主宾全体用
【注释】 ①颂古:诗名,即《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八首。五十七,即此组诗共五十七首。⑤南阳师:指唐代诗人孟浩然。⑥洞山价:指唐代僧人灵澈。⑦云岩老:指唐代僧人慧理。⑧重注破:指唐代著名禅师慧能(禅宗六祖)。⑨鼓倒:指五代末年僧道一(即慧可),得法后,“以手椎胸,血流至地而退,人以为大悟,号曰‘顿教’”。⑩分明行官路:意谓在仕途上行走。⑪不觉:不知不觉。⑫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事物。⑬业识:佛教语
诗句释义及赏析 颂古五十七首 其三十 佛声从他,认我碗鸣。 粗言归第一义,自要看渠𡱰沸。 唤作一头驴,正令生光辉。 趁手打得走无路,咭嘹舌头何处归。 注释与译文 - 颂古五十七首 其三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第三十二句,全诗如下: -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 译文: 野外的小路上乌云密布
注释:前面有老虎,原来是你的。 再问我如何,我痛苦啊我痛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冤枉的人的无奈和痛苦。诗人用“前面有老虎,原来是你的”来形容这个被冤屈的人,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无辜和恐惧。而“更问如何,我痛苦啊我痛苦”则揭示了他的无助和痛苦,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只能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被冤屈者的无奈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