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
【注释】 瓢:指瓢壶。 奉同夏、杨二编修:指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中欢会事。 九宫道人:指道士张果老的别号“九宫山”。 妙绝新亭下:谓《高唐赋》中的巫山神女,在《高唐观赋》中称“新亭”,此处泛指神话传说中巫山云雨之会的场所。 杯非杓异:谓瓢壶虽似杯,而形制却与杓不同。 泠风去:冷飕飕的秋风。 撒洒如雨:形容瓢中之水倾泻而下的情景。 芥子量应容宇宙:谓瓢之大,可以容纳宇宙万物。
长春花 雪霜雨露平分尽,旧紫新红次第开。 自是馀花芳意薄,那知春去不重来。 注释: - 雪霜雨露平分尽:比喻自然界的恩泽公平地赐予万物。 - 旧紫新红次第开:指花儿新旧交替,依次盛开。 - 自是馀花芳意薄:意味着其他的花朵虽然美丽,但其芬芳之意却不如长春花强烈。 - 那知春去不重来:表达了对春天易逝的感慨,春天一旦过去就不再回来了。 赏析:
长春花 小蕊频频包碎绮,嫩红日日醉朝霞。 气温已是如三月,更向亭前堆落花。 注释: 1. 长春花:一种植物,因其花色鲜艳、花香芬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2. 频频:频繁地。 3. 包碎绮:形容长春花的花朵繁多且色彩斑斓。 4. 嫩红:形容长春花的花瓣颜色鲜红。 5. 醉朝霞:形容长春花在朝阳下仿佛醉酒一般艳丽。 6. 气温已是如三月:形容春天的气息已经非常浓厚,如同三月般温暖。 7.
【注释】 长春花:即金盏银台。 四序:一年四季。 三友:松、竹、梅,古人认为它们象征君子的品德。 兹花:这朵花。 一岁寒:一年中只有冬天最冷。 【赏析】 《长春花》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此诗以物比人,借物喻情,赞美了长春花在四季中的不同风采,同时寄寓了诗人自身高洁的志向和坚贞不屈的性格。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平分为四序,长得作春看。”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也是百花盛开的季节
《长春花》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诗词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下面将逐句解释诗意并附上赏析: 1. 长春花: - 诗句一: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住此中。 注释:“谁说造物主没有偏爱的地方?只有这里被春光所眷顾。” 译文:谁说造物主没有偏爱的地方?只有这里被春光所眷顾。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长春花生长地的喜爱和赞美,认为它得到了春光最独特的恩宠。 - 诗句二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注意要结合注释,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首句“枝上疏疏花启房”,是说春天来了,花儿在枝头开放了。“开”字用得非常准确,它写出了花开的动态,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气息。接着诗人写到“轻绡重锦迭为裳”,这两句写花朵色彩斑斓,艳丽多彩
【注释】 长春花:一种花卉。春色、春阳:春天的阳光。雪圃:即“寒圃”,是种花的地方,指梅;梅独占:形容梅花独自盛开,不与其它花卉争艳;霜篱:即“寒篱”,是种花的地方,指菊;菊同开:形容菊花也与梅花同时盛开。长生洞里神仙种:传说中种仙花的地方,这里借指神仙所栽植的花朵,即“仙花”;万岁楼前:指帝王宫殿的前面,这里借指帝王。 【赏析】 《长春花》,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长春花不畏寒冷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谁与猩猩血染红,重重叠叠费春工。 - 注释:这里使用了“猩猩”来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春工"暗示着春天的劳作和努力,使得万物复苏,色彩斑斓。 - 译文:是谁用猩红色染红了这世界?是层层叠叠的春色让人如此费心劳力。 - 赏析:这句表达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2. 应无暴物侵和气,自有深根藏暖风。 - 注释
注释: 1. 一谢芳菲更不还,谁何娇步独盘桓。 - 这句话描述了长春花的开放和凋零的过程。"一谢芳菲"指的是春天的到来,长春花在此时开始盛开,但很快就枯萎了。"谁何娇步独盘桓"则表示长春花虽然美丽却难以持久,只能孤独地度过一段时间。 2. 虽于物态为难有,却是时情总易阑。 - 这句话表达了对长春花命运的感慨。"虽于物态为难有"暗示着长春花的美丽和脆弱,它们无法抵抗自然界的力量
【注释】 1. 长春:即春光明媚的春天。 2. 洞门深:指花洞,是一处名胜古迹。花洞在四川成都郊外,有洞府、花林等景观,风景优美。 3. 不(wù)放:不放走,不让人进去。 4. 寻芳:欣赏美景。 5. 红艳(yàn):鲜艳的红色。 6.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游花洞后有感而发之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意。 【译文】 花洞的门关得紧紧的,不让春天回来; 你若到了这里寻找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