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埴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春日曾交问,炎天不欲书。 - 注释:“春日”指的是春季,“交问”可能是指书信往来。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夏天不愿意写信的情愫,可能是因为炎热的天气使人不愿动笔。 2. 亦惭吾事谬,岂愿后人疏。 - 注释:“惭”意为羞愧,“事谬”表示事务错误或不妥,“后人”指后来的人。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因自己的失误而感到羞愧,同时也担心后人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而疏远自己。 3. 古有嗤章甫
【注释】 食新:旧时风俗,每年秋收后祭祀祖先,以新谷为牺牲。 青瑶:青色的美玉,这里指精美的餐具。 爨玉:古代的青铜炊具,即青铜鼎。生光明:指炉灶上燃烧着熊熊烈火。 执匕:持杯。匕,古代的一种小勺。 人起鸡未鸣:天刚亮时鸡就叫了。 六月:农历六月间,此时是收获的季节。 善卷(xuàn 卷):春秋时鲁国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人,相传他喜欢打坐,经常在山中打坐、唱歌。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 【译文】
登岳阳楼其二 天高云净,鸿雁南飞,岳阳楼上,文墨犹存。 两翁相伴,共赏君山美景。 译文: 天空湛蓝如洗,云朵被风一吹就散了,辽阔的洞庭湖显得更加宽广。大雁向南飞翔,发出叫声却无法返回。虽然两位先生都已辞世多年,他们的文采和才华依然留在这座楼上。至今,他们的作品陪伴着君山的美景,让后世的人传颂不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和两位先生的文墨流传,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敬仰
诗句原文: 与花丛薄且媻娑,早晚风霜亦奈何。 欲待太平求不死,南阳水胜上池多。 注释解释: - 与花丛:在花朵中 - 薄且媻娑:轻柔而婆娑起舞 - 早晚风霜:指无论白天或晚上都会遇到的风雨和寒冷 - 太平:指天下安定,国家繁荣昌盛 - 上池:指的是南阳地区的某个湖泊或池塘 赏析: 《刘元翁为索赋鞠逸 其二》是宋代诗人张埴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与花朵相伴的环境下,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岁月的无情
【注释】 飞,一作"来"。炯然点破:指白鸥飞来打破了水面的静谧。三供:一种祭品名,用三个小碟子盛着食物献到佛前。白鸥:白色的鸥鸟,泛指湖上的水鸟。炯然点破:形容白鸥飞得很快,像闪电一样,一下子就把湖水照得很清很亮,使水面上的一切东西都变得十分清晰。午阴:中午的阳光。小扇:指手拿一把扇子遮挡阳光。何许:哪里。白蘋(píng):白苹是水草名。江上愁:即“江中愁”,比喻心中忧愁如江水般深沉。 【赏析】
《初夏湖山 其五》是宋代诗人张埴的作品,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观。现在,就让我们逐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与意义。 1. 逐句翻译: - “五供翛然可是鲜”,意思是五供(指五种供奉的物品)虽然飘逸但依然保持着新鲜,表达了作者对物品本质的尊重。 - “一生只抱石头眠”,意指作者终生追求简朴的生活,如同抱着石头一样安眠,反映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死应不恨为冯剑”
注释: 1 临风把酒:面对清风,举杯畅饮。 2. 此时何时:此时此刻在何日? 3. 白首登临:白发苍苍之时仍要攀登高处。 4. 暮迟:临近傍晚。 5. 一片湖光寒日里:洞庭湖的广阔水面上,在寒冷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一片银白色的光辉。 6. 品题:欣赏和评论诗歌。 7. 北来诗:北方来的诗歌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诗人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美景,感慨自己年老才疏
注释: 书萍实旅舍:在旅舍写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身谋落落屠羊说:自己的处境虽然困难,但并不感到气馁。 心事冥冥司马炎:心中有着对国家大事的思考,但又不能表达出来。 告诉春风无一语:向春风倾诉自己的心声,却没有得到回应。 江南陌上雨廉纤:江南的街道上,细雨绵绵,景色宜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居期间创作的一首小诗,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注释: 1. 粗桃俗李要风光,番雨危君白玉堂。 译文:粗劣的桃子与普通的李子想要争奇斗艳,却无法掩盖其丑陋之态。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人不禁想起你那白玉般的堂屋,显得格外脆弱。 2. 回首南枝春梦断,芳心犹忆古含章。 译文:每当我回首望向南方的梅枝,那些美好的春梦似乎都已破灭,但我依然记得你那古雅而含蓄的容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注释: 1. 一藜屈折:指在旅途中,一根藜杖被折断。 2. 高秋:秋天。 3. 惆怅天门:天门即天门山,位于今湖南岳阳市平江县东南,湘江西岸洞庭湖中,是长江三峡之一,也是著名的名胜古迹。 4. 万里头:万里之遥的尽头。 5. 世路转看无直处:在世间的大道上,看不到一条笔直通达的道路。 6. 黄州以后有儋州:黄州在今湖北黄冈市,是苏轼贬谪地;儋州在今海南岛,是苏轼流放地。苏轼曾两次被贬谪。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