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勉
【注释】 杂诗 其二:杂诗,指作者的一组组不按律诗格律而随意写成的诗。盐梅,古代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格。消渴人,指口渴的人。 【赏析】 这首是一首自况诗。作者自谦自己“几年作盐梅”,意思是说自己在社会上混迹多年,但仍然是一个没有作为、没有建树的人。但是自己却“气质固无异”,认为自己的本性与那些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并无差别,只是没有遇到机遇而已。接着又自我解嘲地说:“惟有消渴人,偏能识其味”
【注释】杂诗其一:指诗人的几篇描写农事活动的诗歌。 几年:数年。 种桃李:栽培桃花与李树。 日望成大树:每年春天,诗人总是盼望桃李长成大树。 结实未堪尝:果实尚未成熟采摘。 争来摘将去:人们争相前来采摘。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农民种下的桃树、李树,每年都盼着它们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年年都只等到桃李结果时,人们便纷纷赶来,把它们采去
忆昔初结发,两鬓黑如漆。 但恐君归来,白头不相识。 注释翻译: - 忆昔初结发:回忆当初刚结婚的时候。 - 两鬓黑如漆:形容女子年轻时头发乌黑亮丽。 - 但恐君归来:恐怕你回来之后,我已经变得不认识你了。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李时勉的作品《商妇怨·其二》。诗中通过描绘女子年轻时的美貌和对夫君的思念,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回归家园的期待和担忧,以及对未来可能产生的生疏感的深深忧虑。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商妇:商朝的妇人。商妇怨:商朝的女子怨恨。其一:第一首。百岁:一百岁,指人的一生。期:希望,期望。安知:怎知道。别离:分离。去时:离开的时候。儿在腹:孩子还在腹中。今已长过眉:今天孩子已经长到眉毛上方了。 【译文】一百岁就像希望的那样,怎知道有离别?离开的时候孩子还躺在腹中,现在孩子已经长到眉毛上方了。 【赏析】本诗是一首描写妇女对丈夫离别的哀怨。“去时”句
注释:杨柳枝生长在章台大道旁,它曾经长在栗里旧门的前面。 行人被它的美丽所吸引,却常常折来观赏。 我宁愿伴着美酒醉眠,也不愿被行人折去欣赏。 赏析:这首诗以杨柳枝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自己的人与事的厌恶。 首句“杨柳枝生长在章台大道边”,描绘了杨柳枝生长的环境。章台大道是长安城内的一条繁华街道,杨柳枝生长在这里,象征着生机勃勃和繁荣昌盛。 第二句“它曾经长在栗里旧门的前面”
落日层楼上 当歌忽自悲空令翻白雪 此曲少人知 注释 - 落日:太阳落下的景象。 - 层楼:高耸的建筑,可能指楼阁。 - 当歌:在歌唱之时。 - 忽自悲:忽然间感到悲伤。 - 空令:白白地让……发生。 - 翻白雪:比喻音乐清亮如雪。 - 此曲:这首歌。 - 少人知:不被人知晓。 赏析 - 诗人在此句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美景不再,令人不禁心生悲凉。 - “空令”一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作答。“交颈鸳鸯思”:比喻夫妻恩爱。“鸣琴誓此心”:以琴声来表达自己的誓言,表示要与妻子相守至老的愿望。“如何未终曲,已有别离音”“终曲”指乐曲结束之时。“别离音”,指妻子离去时发出的哀怨之声。意思是:为何没有走到头就分开了,已经响起离别之音。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夫妇情的诗。全诗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动人
桃李树 托根游宴地,寒树亦花开。 独在凄凉处,春风泪满腮。 注释: 1. 桃李树:指桃树和李树,常用于比喻忠臣或美女等,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花木。 2. 托根游宴地:指把根留在这个地方,即“留”的意思。 3. 寒树亦花开:虽然环境寒冷,但树木依然开花。 4. 独在凄凉处:独自处于凄凉的地方,可能表示孤独、寂寞或不被理解。 5. 春风泪满腮:春风中泪水满面,形容悲伤到极点。 赏析:
【注释】 沧江:沧江,即长江,古代指长江。脉脉:流动的样子;向东注:水向东流去。洑(fú):水中的旋涡。操舟渡:驾船渡河。 【译文】 长江之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在曲折岸边多有漩涡,可以乘船渡河。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长江之作,作者以流水为题,描绘了长江奔腾东去、水急湍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音乐美。首句“沧江无日夜
【注释】 海上望仙山,锵然响佩环。 如何一水近,不遣离人间。 译文: 在海上远远眺望仙人居住的仙山,发出铿锵的声音,仿佛是佩玉环的声音。 仙山与人间只有一水之隔,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离去?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山和神仙的向往之情。前两句描绘了仙山的美丽景色,以及佩环的声音。诗人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对仙山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对人间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