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勉
病中偶成的译文是: 去年我患病到现在,春夏炎蒸又添新。 在窗下检看方书无验者,眼前知己还有谁。 通宵熬药火常存,五月绵衣未去身。 不是平生爱寂寞,可堪衰疾更长贫。 注释: 1. 去年:指去年的这个时候。 2. 今春:今年的春天。 3. 检方:检查方书。 4. 眼前知己:意即身边的朋友或知心的人。 5. 甘寂寞:喜欢孤独。 6. 衰疾:衰老的疾病。 7. 长贫:长期贫困
庐山 匡庐,又称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匡庐高起,郁嶙峋,形容庐山的山势陡峭、雄伟壮观。翠拥连峰,指山上的树木茂密,绿意盎然。倚断云,形容山势险峻,仿佛能与天空相接。天阔秋阴,描绘出秋天时,庐山上的天空宽阔而阴沉的景象。千里合,形容云雾缭绕,仿佛连接着千里之外的地方。风清林籁半空闻,形容秋风轻拂,树林中的声响在半空中飘荡。松岩过雨泉声出,描绘下雨后,松树之间流淌的水声清晰可闻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个夜晚,诗人在高唐的旅途中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这次旅行的反思和感慨。以下是对每一行诗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夜至高唐(第1-2句) 烟凝暮色远天低,十里平沙路不迷。 萤入草流低复起,鸟惊车过散还栖。 注释: 1. 烟凝暮色远天低:夕阳余晖中的烟雾凝聚,远处的天空显得格外低垂。 2. 十里平沙路不迷:在平坦的沙路上行走,视线清晰,没有迷失方向。
【注释】 黔江:指四川的黔江,今属重庆市。三瑞:指三种吉祥的事物。 民安政善实相宜,和气蒸祥正此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真是适宜的时节。 瑞麦两岐真可羡,嘉瓜并蒂亦何奇:庄稼长出两根麦穗,真是令人羡慕;瓜果结在一起,也是多么奇特。 更看白燕离群出,为显清名与世知:看到燕子离开巢穴飞向远方,是为了显露自己的清名而让人们都知道。 自昔中牟夸异政,由来循吏每如斯:自古以来
注释: 1. 杏林:指的是种有杏树的树林。 2. 山边种树绕林坰,几处曾看此独名:在山边种植树木,环绕着林地。有几处曾经看到过这个名字。 3. 花近药栏春雨霁,阴浮苔径午风清:花靠近药栏,春雨停止,阳光明媚,中午的风清新。 4. 岩前虎卧云长满,树底人来鸟不惊:山岩前的老虎安静地躺着,云雾缭绕。树下有人经过,鸟儿不会受到惊吓。 5. 遗迹尚存仙路杳,祇应怀古独含情:遗迹依然存在
``` 独夜登楼望,如闻笳吹声。 月明沙塞远,何处是君营。 诗句翻译与注释 - 独夜登楼望:独自一人夜晚登上高楼远望。 - 如闻笳吹声:好像听到了笳和吹奏的声音。 - 月明沙塞远:月光明亮映照在沙漠上显得遥远。 - 何处是君营:请问你的军营在什么地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征妇对远征的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独夜登楼望”,描绘出一幅寂静而孤独的画面,征妇独自站在楼上眺望远方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怀念。首联是描写山中景致;颔联是写自己独处时的心境感受;颈联是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尾联则是写诗人的无奈之情。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答案】 ①云锦峰:指山名。②翳绿苔:青苔覆盖着石头上。③数能来:多次来到这里。④空山、湿翠、落日、闲云:都是山中景色。⑤春深、秋深:春天和秋天。⑥归客:回家的人。⑦澍隈:水边的地方
《征妇怨·其三》是明朝诗人李时勉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作品赏析和评析: 1. 释义:庭前相送处,绿树叶皆飞。借问南来雁,秋深夫可归。 译文:在庭院前我们告别的地方,树上的绿叶都飞走了。你能否借问从南方归来的鸿雁,告诉我何时才能回家。 2. 注释: - 庭前:庭院前的空地或花园。 - 相送处:离别的地方。 - 绿树叶皆飞:形容离别时的伤感氛围,绿叶被风吹散,如同人的眼泪。
释义:前年征戍塞北,今年又到边关。多少次寄信盼望归期,只落得惊飞喜鹊。 注释译文赏析: 征夫在边关已经一年了。 前年征戍塞北,今岁又到边关(“戍”通“驻”) 几度占归信,空惊乌鹊啼(“占”是“探问、询问”的意思) 注释:几次探问妻子的回信,却因她没有消息而感到惊恐。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怨思妇的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征妇久戍不归,三句写征妇盼信不回,后两句写征妇闻信惊忧。首句叙事
杂诗 其三 麋鹿食田谷,自向田中聚。 饱来山上眠,岂念耕者苦。 注释:麋鹿在田里吃谷物,自己回到田中聚集。吃饱了后在山上睡觉,怎么会想到耕种者的辛苦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麋鹿在田间觅食的景象。开头两句直接描述了麋鹿的行为和它们对谷物的贪婪。接着,“自向田中聚”一句表达了麋鹿在食物充足后返回农田的习性。然而,最后两句“饱来山上眠,岂念耕者苦”却展现了另一种生态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