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勉
章郎中送茶 雀舌金芽玉色鲜,贡馀独得大夫怜。 寄来春日闻雷动,采摘云林禁火前。 手阅香逾仙掌草,鼎烹味胜惠山泉。 玉堂曾是夸风韵,何似陶潜乐醉眠。 【注释】 雀舌:茶叶嫩尖,形如雀舌,故名; 金芽:指茶芽呈金黄色; 玉色鲜:形容茶色美如玉; 贡馀:指朝廷的贡物余下之物; 春日闻雷动:春天里听见雷声; 云林禁火前:指在云林寺(在今安徽歙县)烧戒时之前; 仙掌草:一种名贵的药材; 惠山泉
第一句:葡萄家酿到边头,指的是酒是自家酿制的,味道独特。 第二句:九日分将意独优,意思是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主人把酒分给客人,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敬意。 第三句:可是王弘知靖节,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明虽然陶渊明不喝酒,但知道主人的好客之心。 第四句:不劳庾信问蒲州,借用庾信的故事,表示不需要担心酒的味道不好喝。 第五句:开壶泛菊香犹远,形容开盖后闻到菊花的香味还很远,暗示酒香浓郁。 第六句
【注释】 连日行舟:一连几天乘船。大东风:指强劲的东风,这里形容顺风。销客愁:消除旅途之忧。半日:半天的意思。“三十里”:一里约合五丈,三十里就是十五万丈。几弯:曲折。孤舟:只有一只船。商船屡过询名姓,驿吏频来问去留:商船上的人多次询问船主的姓名,驿馆里的官员也不断询问船主的去向。计日算程关路远,菊花时节到林丘:计算着行程,路途遥远,想到菊花盛开的季节,定会抵达林丘。林丘:地名,即今江苏南京。
【诗句释义】 十八日,作者从张家湾出发。 杨柳初青黄鸟鸣,长河两岸绿波平。 乍从客路看帆影,还想君门听漏声。 七十挂冠虽称意,五云回首尚关情。 深恩未报身先老,俯仰乾坤愧此生。 【译文】 十八日,作者从张家湾出发。 柳树刚发芽,黄色的鸟儿在歌唱,长河两岸绿波宁静如镜。 突然想起客途上看到帆船的影子,还在思念着君门的钟声悠扬。 虽然七十岁挂冠而归,但仍有些心愿未能实现
七夕喜晴 尽说穷阴七月多,忽惊此夕见明河。 欲令霄汉星辰会,不遣阳台云雨过。 士女茶瓜争乞巧,天孙机杼暂停梭。 可惭独守潘生拙,圜圄诗成只自歌。 注释: 1. 尽说:都说。 2. 穷阴:极阴。 3. 此夕:今夜。 4. 霄汉:指天空。 5. 潘生:指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夜晚,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
【注释】 1. 谢谦:人名。 2. 知黔江:任贵州的州郡长官。 3. 京华:指京城长安,也泛指京城。 4. “作宰南行”二句:意谓谢谦将要赴黔地做官。宰,官名,指地方长官。南行,到南方去。离群,离开了同伴。 5. 鸣佩:古乐府诗有《鸣琴》篇,这里比喻谢谦的佩剑。 6. 过家:指路过家乡。 7. 金台:金城、玉关的合称,泛指边关。 8. 凫影:水鸟游动时的影子,代指南方的景物。 9. 巫峡
送谢谦牧还任黔江 三年作县政有成,万里东来神京归 褒书天宠显荣光,峡里归舟听猿声 译文: 三年后他回京述职,朝廷命其再回黔江任职。李时勉再次作诗赠勉《送谢谦牧还知黔江》,赞许他回去后,连黔江儿童都会骑着竹马来欢迎他:作县三年政有成,东来万里到神京。褒书已荷天边宠,归棹还从峡里行。暑雨离亭看柳色,秋风客路听猿声。黔江江上棠阴下,多少儿童竹马迎。 注释: - 黔江:今重庆市境内的一条河流
一,解组归来,初学耕,闲居。二,野田数亩,不聊生,家贫。三,作事难称意,年老逢人只顺情。四,久雨郊园多草色,残春堤柳少莺声。五,何应得有巡抚使,为我回辔到山城。 解析: 1. 第一句“解组归来初学耕”,意思是说诗人解甲归田,重新开始了农耕生活。这里的“解组”是指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的意思。而“初学耕”则是说诗人开始学习耕种,重新投入到田间劳作中。 2. 第二句“野田数亩不聊生”
宿螺山庵 庵屋幽僻静无哗,十里青山一径斜。 旧引泉流长绕涧,新移茶树正开花。 荒田草合多寒雀,旷野林稀少暮鸦。 日夕相看谁是伴,清风明月与烟霞。 注释与赏析: 宿螺山庵: - 宿螺山庵:指的是位于螺山的一座山中的小庵。 - 庵:佛教中用于修行和居住的建筑。 - 幽僻静无哗:形容山庵环境清静,没有喧嚣声。 - 十里青山一径斜:描述山间有绵延的青山,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 - 旧引泉流长绕涧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诗句详解: 一水遥涵万古秋,微茫何处觅芳洲。 - “一水遥涵万古秋”:描绘的是彭蠡湖中一条水流,它似乎穿越了无尽的岁月,静静地流淌。这里的“一水”,可能是指彭蠡湖中的一条河流,而“万古”则表达了这条河流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 “微茫何处觅芳洲”:描述了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中,人们很难找到像样的岛屿或者美丽的陆地。这里的“微茫”形容水域辽阔,难以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