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燕集几论文,作宰南行忽离群。
鸣佩自应辞圣主,过家喜得拜严君。
金台凫影三秋别,巫峡猿声两岸闻。
自古循良多善政,须令黎庶乐耕耘。

【注释】

  1. 谢谦:人名。
  2. 知黔江:任贵州的州郡长官。
  3. 京华:指京城长安,也泛指京城。
  4. “作宰南行”二句:意谓谢谦将要赴黔地做官。宰,官名,指地方长官。南行,到南方去。离群,离开了同伴。
  5. 鸣佩:古乐府诗有《鸣琴》篇,这里比喻谢谦的佩剑。
  6. 过家:指路过家乡。
  7. 金台:金城、玉关的合称,泛指边关。
  8. 凫影:水鸟游动时的影子,代指南方的景物。
  9. 巫峡:在今四川西部,瞿塘峡是其一部分。
  10. 善政:好的政令或政治措施。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唐诗》收录此诗时题为“送张籍牧黔中”,可见是作者赠别的对象。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时作者任江陵府司法参军。
    第一联写友人即将离京赴黔地做官,而自己则要回长安,所以有“作宰南行忽离群”之语。这两句诗,以议论起笔,点明送别的原因。“离群”,即离别朋友。“作宰”,当是指做官的意思,这里暗指友人即将到黔江去做官。“忽”字,表示时间上突然、急促之意,说明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惋惜之情。
    第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绘了友人临行的场景:友人将辞别圣主,回到自己的家乡;而诗人又将离开京城,回到故乡。这两句诗,以叙事起笔,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气氛。“圣主”,指皇帝;“严君”,指贤明的君主。“辞圣主”、“拜严君”,分别写出了友人与皇帝、贤明的君主之间的关系。
    第三联紧承第二联,进一步描写友人离京的情景。“金台”,指边关。“过家”,指路过家乡。这里用典,意谓谢谦将要赴黔地做官,而自己则要回长安,所以有“作宰南行忽离群”之语。这句诗以议论收尾,点明主题。“鸣佩自应辞圣主”,意思是说,友人的佩剑应该发出声响,告别圣主;而自己的佩剑也应该响起声音,告辞京城。这两句诗,既表现出友人与皇帝之间亲密的关系,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敬爱之情。“过家喜得拜严君”,意思是说,路过家乡,能够见到贤明的君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句诗以叙事结尾,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气氛。“喜得拜严君”,既是对友人的祝愿,又是对自己归乡的一种期待。
    最后一句以议论收束全诗,总结前文所抒发的感情:自古以来,循良的官吏多有好的政治业绩。希望贤明的君主能够使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这一联诗,以议论收尾,既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景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写得简洁自然,语言通俗流畅,感情真切动人,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