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玉
【诗句解释】 灵岩寺:这是作者游览灵岩寺时写的诗。灵岩寺,位于苏州城西北,是吴王夫差的宫殿遗址,后来改建成寺庙。馆娃宫变作禅扉:馆娃宫原为夫差所建,后改为佛教寺院,故称“禅扉”。当日吴王迹已非:昔日的吴王遗迹已经不复存在了。松坞尚存麋鹿在:松林里的小山坞里还留有麋鹿。草坡空有鹧鸪飞:草坡上只有鹧鸪在飞翔。砚山夜静钟千杵:砚山上夜晚静悄悄的,只有一千个铜钟在回荡。泽水秋深碧四围
骊山 - 花萼楼前百和香,伊川曲谱教宁王。 - 朝元阁在含秋雨,天宝泉温带夕阳。 - 灞水滔滔人共渡,秦坑落落草空荒。 - 前朝旧事知多少,都付邯郸梦一场。 注释 1. 花萼楼前百和香:指长安的花萼楼附近香气四溢,可能是花卉盛开时的景象,百和香可能指的是众多花朵释放出的香气。 2. 伊川曲谱教宁王:宁王可能指的是唐代皇帝李宪(李宁)的别称,这里可能是指教给宁王弹奏伊川曲谱的技艺。 3.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女的生活场景,她每天在家辛勤工作,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诗中充满了对贫女的同情和理解。 首句“髻鬟轻绾乱云香”,描写了贫女的头发梳理得整洁而美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贫女对自己外貌的珍视和自信。 次句“每日寒窗按绣床”,描述了贫女每天在寒冷的窗户边,坐在绣床上缝制衣物的情景。这句话表达了贫女勤劳朴实的性格,以及她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凌滣台落落当途南宋台,行人过此重徘徊。 棹歌古渡寒潮落,菼老荒洲白雁回。 粉黛尽随花幻变,青山空锁雨崔嵬。 偏安事业能多少,却爱般游壮志摧。 注释: 1. 凌滣台:指凌滣山的山顶上的台。 2. 落落当途:形容地势高峻、险阻。 3. 行人过此重徘徊:形容行人经过这里时,心情沉重、徘徊不前。 4. 棹歌:指船桨声。 5. 寒潮:指冷风中的潮水。 6. 菼(tǎn):一种植物的名称。 7. 花幻变
【注释】 泉:泉水。石:石头。野音:野外的声响,指泉水的声音。 小犬吠林颠:小犬在树林间狂吠。 莺啼曲槛前:黄莺在楼阁的栏杆边啼鸣。 山深人少到:山里人很少到达那里。 日拥野云眠:太阳把云彩压在身上睡觉。 【赏析】 《泉石野音》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秀丽的自然风景画,以泉水、石、小犬、黄莺等意象为载体,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注释】 林下杂咏 其二:在树林中吟咏的诗歌之二。 高树秋风急,疏林夕照斜:指深秋时节,树木高大,枝叶稀疏,傍晚时分,风急叶落。 柴门临水岸,几簇拒霜花:柴门紧靠着水边,有几簇菊花盛开。 【赏析】 《林下杂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八首。这些诗描绘了作者退居洛阳后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景致的感受,表达了他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 “高树秋风急”,“秋风”即指秋天的风
【注释】泛泛:轻缓貌。木兰舟: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泛指轻船。行行:行走。采蓠:采集艾草。汗漫游:汗漫漫游,即漫游四方。云深:云雾缭绕。忽迷渚:忽然迷失了渡口。言晤:相逢。弄梭女:纺绩女子。会际艰:逢遇艰难之际。相看两无语:彼此相对无言。刚风发:狂风骤起。尘寰:尘世。杳:幽暗。何许:什么地方。 【赏析】 此篇为李白自叹穷途的诗作。首二句写泛木兰舟而游,意在抒怀;中间四句写偶逢弄纺的女伴,意在自伤
燕昭王 三春旅寓渐秋阑,风景居然改旧观。 枣柿已红霜未降,榆槐犹绿露初寒。 千年燕国河山在,二世秦图草木残。 易水尚存轲骨朽,奇谋空自笑燕丹。 注释: 1. 三春旅寓渐秋阑,风景居然改旧观。 - 注释:春天的时候在外地寄居(旅),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渐秋阑)。这里的风景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居然改旧观)。 2. 枣柿已红霜未降,榆槐犹绿露初寒。 - 注释:枣树柿子都已经红了(已红)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1)“言念瞬息间”意思是说想到转眼之间。“时序或睽乖”意思是时序交替,有时差。 (2)“悠然兴我怀”意思是悠闲自得地兴起了我的情怀。 (3)“佳人岂云远”意思是佳人啊,难道是遥远的吗?“瞻顾江之涯”,意思是望着长江的尽头。 (4)“涉江采杜若”意思是渡过江来采摘杜衡草
弃亲从军去,谁人无壮志。 激昂将帅间,赏罚贵公正。 金马买战骨,龙媒岁三次。 将军重勇士,谁言无孟任? 师行失纪律,安能制敌侵? 不见南阳叟,七纵七擒归。 译文: 抛弃亲人投身战场,谁没有报国的雄心壮志。 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赏罚必须公正无私。 千金买战骨,龙媒每年征战数次。 将军看重战士,谁说没有像孟任那样的勇士? 如果师旅不能严守纪律,又如何能够战胜敌人入侵呢? 没见过南阳的隐士